中国银行@郭沫若论书法水准,不配给皇帝陵题字?启功:去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二 )



郭沫若合作之后大骂前同事确实丢了一些文人该有的文雅,但也不至于被说人品有问题,真正为人诟病的,
是郭沫若的三次婚姻和对蒋介石的阿谀奉承

这两个污点彻底将郭沫若拉下了神坛,世人对郭沫若的评价也直线下滑,虽然文学造诣极高,但是德行有缺终究成不了伟人。
郭沫若曾经有过三次婚姻,第一次是父母安排的女子,叫做张琼华,虽然不喜欢这个女子,但是郭沫若也没有拒绝,而是在成婚5天后就偷偷逃跑,留下张琼华一人独守68年,对她更是不管不顾,与同时期鲁迅的做法来看,实在是高下立判。

中国银行@郭沫若论书法水准,不配给皇帝陵题字?启功:去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文章插图

第二段是郭沫若在日本相识的女子佐藤富子,两人有5个孩子,但是郭沫若回国的时候也没有带上妻儿,同样是有去无回,毫无责任感,在回国后不久,郭沫若很快又与于立群同居,翩翩才子作风实在轻浮。
郭沫若曾发文批判蒋介石,文辞激烈一度让蒋介石下令逮捕郭沫若,但是后来郭沫若也许是厌倦了逃难的生涯,又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会面之后写下了一篇赞扬蒋介石的文章,言辞谄媚,令人不齿。
之后郭沫若顺利的当了个官,用自己的尊严和骨气换来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从此形象大跌,成了一个毫无文人风过的圆滑之人。

中国银行@郭沫若论书法水准,不配给皇帝陵题字?启功:去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文章插图

不配给皇帝陵题字?
至此之后,郭沫若的评价一落千丈,再也不是那个曾经被少年们奉为偶像的文学斗士了。在黄帝陵修缮完成的时候,需要为其题一个牌匾,当时的修缮人员找到了毛主席,希望毛主席来题字,但是毛主席却婉拒了题字的要求,而是希望由书法造诣更高的郭沫若来题字。
郭沫若的书法水平确实很高,从小开始练习书法,每日都要临帖3遍,即使在逃难的途中也没有丢下基本功的联系。日复一日的积累造就了他遒劲有力的独特风格,“黄帝陵”三个字大气磅礴,丰厚雍容,一般人绝对写不出来。

中国银行@郭沫若论书法水准,不配给皇帝陵题字?启功:去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文章插图

因为郭沫若的人品,
有些人偏激地认为郭沫若的书法水平被夸大了
,认为他不配给黄帝陵题字,其实因为人品而质疑郭沫若地书法水平是有失偏颇地。
启功为了给郭沫若正名说道:
到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原来郭沫若不仅给黄帝陵题过字,也给中国银行题过字,现在中国银行仍然沿用着当年郭沫若题的字。
郭沫若曾经的书法作品也被多家展馆收藏,《沁园春·雪》书法作品更是拍出了977.5万元的高价。

中国银行@郭沫若论书法水准,不配给皇帝陵题字?启功:去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文章插图

无论是毛主席亲自点名题字黄帝陵、为中国银行题字,还是现代被争相收藏的作品,都是肯定了郭沫若的书法水平,都能看出郭沫若的书法功底,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书法都拿捏的游刃有余。
其实因为郭沫若的人品而质疑他的专业实力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评价人和事应该尽量客观一些。
在书法领域就用书法的专业尺度来评价书法,评价一个人的人品就用道德的标尺去评价一个人的行为。用道德的标尺去衡量书法,实在是不适合,也没有必要,我们不应该用道德去绑架他人,道德是精神的约束,而不是伤人的利器。

中国银行@郭沫若论书法水准,不配给皇帝陵题字?启功:去街上看看中国银行
文章插图

小结:
既然我们无可避免地要去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那么我们只能尽量地客观,不要让自己的话成为伤人的利器,也不要让自己成为了混淆真相的其中一朵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