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歆父子年谱&国学大师钱穆在台北上最后一节课: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 三 )
文章插图
可到处都是战争,为了安全四处奔走躲避的钱穆,根本无法静心去写书。
于是,为了完成《国史大纲》,他不惜独自一人前往昆明70公里外的岩泉寺居住。
寺庙生活苦寒,可醉心研究学术写书的钱穆却怡然自乐。
他每天足不出户,恨不得将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学术研究与创作上。
期间,陈寅格曾来拜访钱穆,看他与世隔绝的模样笑着调侃:
“这地方还真适合写作,要是我自己在这时间长了,非得神经病不可。”
可钱穆非但没有神经,反而在1939年6月,完成了这部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的《国史大纲》。
当时正逢民族危亡时期,它的出现直接唤醒了民族国魂,是促使人们奋起救国的佳作。
钱穆也因这本著作,彻底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学术界作为史学大家的地位。
文章插图
乱世中,年近六旬的老人再度执教,坚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1949年,内战即将结束,钱穆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已是必然,可他本人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新中国的政权便去了香港。
本以为可以在香港安享晚年,但他见到那些本该在学堂读书学习的学生,四处奔走逃亡,年近60岁的钱穆十分心痛:学生怎么能丢下知识呢!
为此,钱穆下定决心要在香港办学堂,亲自担任校长,亲自讲课!
文章插图
就这样,专门教中国传统文化的新亚书院成立了。
可一心都扑在学术研究上的钱穆,手里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一开始的校舍都是租的。
租校舍也就罢了,租的还是个旧楼。
每天在书院里,老师和学生都能听到附近各种工厂的机器声和饭店商户的叫卖声,看起来完全不像个学校。
文章插图
为了筹集资金让书院办下去,钱穆数次往返香港和台湾两地,好几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可即便这样,书院开课第一年,坚持到毕业的学生也只有3人。
后来新亚书院渐渐成熟,甚至成为全香港唯一一个教授中国文化历史的学校,并在1963年和联合书院、崇基书院合并,改名香港中文大学,教出了很多人文志士。
文章插图
钱穆:天人合一,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
1967年,钱穆辞别中大,来到了台湾定居。
文章插图
而自从他到香港之后,便再没有踏上自己尤为热爱的大陆,回到那片故土之上。
这让钱穆郁郁寡欢,晚年的他还因胃病加重,进而引发其他并发症,导致双目失明。
但失明后的他仍没有停止研究传统文化的道路。
他再次拿起手中的笔,由夫人来查阅史实和论述,写完之后,再由夫人全篇诵读,订正错误。
最终,钱穆完成了自己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晚学盲言》。
这篇著作,从中西方传统文化出发,讲述了两种文化的异同。
也是在这篇著作中,钱穆领悟了儒家里“天人合一”这一最高命题。
他曾在遗稿中大胆预言:“待当下世界文化归去时,中国传统文化必将成为宗主。”
1990年,钱穆在台北逝世。
纵观钱穆的一生,一直都在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做着努力。
他承认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但也表现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执,只坚持自己的路。
- 湖南|湖南两父子野钓, 一个落水一个救援, 双双溺亡, 钓鱼安全必须第一位
- 刘安#清朝奇案,父子横死,婆媳委身贼人,真相残酷
- 青龙偃月刀@父子俩扬言打造青龙偃月刀,全部按史记打造,完成后是这样的
- 记载#明朝一对奸臣父子,竟穿越到其他朝代,还不止一朝,史书多有记载
- 薛强!薛家将的三大波折故事:薛刚薛强兄弟相斗,薛仁贵薛丁山父子误射
- 匈奴&先后嫁给一对父子,她为二人生三个孩子,让汉朝安稳了50年!
- |湖南父子装修新房时,意外发现一头“猪”,专家看后:仅此一头
- 上联$父亲上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儿子改一字,众人大笑
- 父子之间!尤三姐的难言之隐:为什么非柳湘莲不嫁?她根本说不出口原因
- 红花会$金庸笔下4大猪一样的队友,段誉段正淳父子上榜,第1坑惨了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