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香港苏富比拍卖鉴——御製翡翠和闐玉扳指七枚( 二 )



二、乾隆与扳指
乾隆皇帝是一位修养非常全面的君主 , 文能琴棋书画 , 武可骑马射箭 , 可谓样样精熟 。 在平时的骑射活动中 , 乾隆皇帝所使用的扳指基本上都是用角类或牙类材料製作 , 这可以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乾隆大阅图》(图一)和《威弧射鹿图》(图二)等绘画作品中得到证明 。 但是 , 对於用来陈设和鉴赏的以珍贵材质尤其是玉製作的扳指 , 乾隆帝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 投入了很高的热情 , 使扳指这种原本是实用為主的日用物品走上了具有很高艺术趣味的大雅之堂 , 乾隆的精緻真是无处不在 。 我们可以从他的《御製诗文集》中瞭解到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 解读乾隆皇帝与扳指的歷史机缘 。
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仲春清明前后 , 乾隆帝得到了一枚玉扳指 。 这是一件质地极為温润 , 做工相当精緻的作品 , 乾隆帝非常喜爱 , 於是為之写下了《咏玉韘》的诗作 。 诗中乾隆帝将实用的象牙或骨製的扳指与玉扳指做了比较 , 认為象骨扳指是「象骨徒传古」 , 而玉扳指则是「恰似琼琚」、「德美信堪师」 , 高度评价了这件玉扳指对人的思想所產生的啟迪和警示 。 这是乾隆帝的第一首咏扳指诗 , 后被收录於他的《御製诗二集》卷三十二中 。 可能是这件扳指给乾隆的印象太深刻了 , 几个月以后 , 乾隆帝的诗作中再一次出现了这件扳指的身影 , 这一次 , 乾隆对玉扳指之蕴意的发挥更进了一步 。 「终不可諼惟令德 , 佩之无斁岂虚谈 。 环中内外光明莹 , 一气浑融万理涵 。 」小小的扳指承载的是如此深邃的道理 , 怎能不叫人刮目相看呢?这成為日后乾隆帝认识评价其他扳指的基调 。 从此以后 , 扳指进入了乾隆帝宏阔的视野之中 , 在直到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的四十五年间 , 乾隆皇帝為诸多玉扳指写过不下五十首诗作 , 显示出他对这种微小物件持续而长久的关注 。

那麼 , 乾隆帝為什麼对玉扳指如此关注呢?通过对他自己的御製扳指诗的分析 , 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 一是出於维护和保持满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需要 。 骑射歷来被认為是满族的立国之本 , 乾隆就曾讲道:「骑射為我朝家法 , 每谆諭子孙当万年遵守 。 是以予虽年逾古稀 , 必岁幸木兰行猎 , 犹能引控自如 , 多有中获 , 盖以身先之 , 不敢自逸 。 」而作為骑射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具 , 扳指自然会让人联想到骑射的重要性 , 乾隆帝在他的御製扳指诗中经常强调的也正是这一点 。 如:「驭远詰戎服海表 , 不忘意即个中存」、「千秋家法传弧射 , 手泽犹存韘弆今」、「詰戎随处可忘否」、「德佩犹堪绎 , 武成敢即熙」、「儒士多轻武 , 熙朝率重文 。 敢因家法懈 , 犹自猎场勤」、「巧匠呈新样 , 韘鐫猎骑图 。 嘉其寓习武 , 殊彼只追娱」等 。 以小及大 , 知微见著 , 通过一枚枚小小的扳指 , 乾隆所要表达的是对家法朝纲极力维护的迫切心情 。 二是玉扳指的製作对材质的要求非常之高 , 乾隆帝经常用「璆琳」、「精璆」、「琼琚」、「殊珍」这样的辞汇来形容玉扳指材质的美妙 。 对於这些珍稀温润的美玉 , 乾隆帝并不是简单地将其作為珍宝欣赏 , 而是受中国传统的「君子比德於玉」观念的影响 , 自觉不自觉地从玉的美昇华至对人生美德的观照 。 如:「艺器常看不离手 , 德材真觉可怡神」、「体正心平绎深义 , 经和记总训无邪」、「每因廉泽思观德 , 詎止鉤闓詡绝伦」、「弓矢文皇喻政深 , 木求脉理正於心」、「穆如文作佩 , 允矣德堪观」等等 。 这种由物及人的观照方式 , 无疑大大丰富了玉扳指所蕴含的人文因素 , 也使我们窥见到乾隆帝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