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领英不懂中国式招聘( 二 )


贝拉还补充道 , 另一个问题是 , 很多中高端岗位的求职者和招聘者都需要很长时间的考量 , 不是个一蹴而就的生意 , 这就更需要一个兼具社交与职场属性的平台去维系他们的联系 。
“包括我自己在内 , 原来的领英用户有的开始用脉脉 , 有的用猎聘 。 不瞒你说 , 我甚至在探探上找到过候选人 。 ”贝拉最后说道 。
另一方面 , 领英的产品体验从交互习惯来说 , 也似乎对中国用户的本土化探索做得还不够 。
一位行业知情人就透露道 , “因为领英核心技术和产品部门都在美国 , 他们想要优化页面 , 需要给美国技术部投递需求 , 加上审核、等待回复的时间 , 一个需求需要3-6个月才能更新 。 而像脉脉这样的国内软件 , 在2018、2019年的时候几乎每周都在做更新 。 ”
但是 , APP交互这种东西就是发现微小的需求就要立刻调整 , 因为这一点点的“别扭”很可能就是用户放弃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 在社区APP如此白热化的竞争下 , 大家对这类APP的耐心和忠诚度都不会高 。 一个需求几个月都更新不了 , 这恐怕不是谁都能等得起 。
招聘离不开社交?领英中国的退出也引发出另一个问题——做招聘就一定要做社交吗?
在招聘+社交的领域中 , 国内有非常成功的平台 , 如BOSS直聘和脉脉 。
BOSS直聘精准地解决了求职过程中无效沟通与等待的时间 , 一句“找工作和BOSS谈”深得求职者的心;脉脉则是从职场社区文化入手 , 解决了求职过程中信息差的问题 。
但不做社交的传统招聘平台也有佼佼者 , 比如说前程无忧 。 2022年 , 招聘APP有效使用时间排行榜上 , 前程无忧和BOSS直聘都处于断层领先的位置 。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那么 , 招聘与社交到底是什么关系?
科技行业投资者林晓佳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 “我认为招聘要不要做社交 , 取决于你要面向哪类求职者 , 和哪类雇佣者做招聘 。 ”
林晓佳进一步解释道 , “其实 , 不难发现 , 社交+招聘成功的案例是面向中高端人才市场的 , 他们通常是白领求职者 , 有几年的工作经验 , 他们不满足于只看一个招聘信息就‘一键投递’ , 而是更倾向于花时间了解岗位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 而对中高端人才招聘者来说 , 他们也更愿意接受内推 , 或者先去建立深层沟通 , 而不是简单面试就决定用人 。 ”
对此 , 脉脉联合创始人王倩也表示认同 , “我认为 , 招聘 , 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的招聘的核心要素是信息和效率 。 ”王倩进一步分析道 , 信息层面来说 , 中高端人才不论是求职还是雇佣都更少地采用“一键投简历”的方式 , 很多有五年、十年经验的人才甚至不会去招聘软件 , 他们通过熟人人脉就可以完成跳槽 。 而另一方面 , 由于信息敏感性 , 企业很多高层招聘也未必会发布 , 这就造成了中高端人才招聘市场的信息差 。
“这个信息差如何缩减 , 我认为 , 社区文化和社交是一个途径 。 ”王倩这样表示 , “通过职场社区 , 吸引留意、关注职场信息的人才 , 增加活跃度 , 进一步稀释求职者和雇佣者的信息差 , 并能切实提高沟通效率 。 ”
另一方面 , 虽然不重点做社交但仍然效率极高的前程无忧 , 主打的则是更基础的招聘市场 。 比如 , 基础的销售、行政 , 或者蓝领人才招聘 。 这些岗位的标准更加容易量化、统一和考量 , 完全可以通过“群投”来提高求职效率 。 而雇佣者和求职者之间的沟通 , 更多围绕求职者的技术和资历 , 更少涉及到理念和价值观 , 因此对“社区”“文化”“社交”等属性的要求并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