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象|跨境电商走向品牌全球化,留学生是人才困境的一味解药吗?( 二 )
其次 , 在HR眼中 , 外籍员工的稳定性很差 。 有些人不会将这份工作当作事业去做 , 不愿意加班 , 缺乏自驱力 , 无法投入太多热情 。
最后 , 由于文化背景差异 , 外籍员工可能不喜欢企业文化 , 或是在想法上与公司战略出现分歧 , 以至于无法为团队做出应有的贡献 。 尤其在高管人员中 , 外籍员工与团队的冲突甚至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
除了以上管理成本 , 老板们不愿招外籍员工的直接原因是薪资太高 。 以TikTok带货主播为例 , 外籍员工处于薪酬鄙视链上游 , 不论带货能力如何 , 他们的底薪最高可达中国员工的两倍多 。
某就职于某跨境服饰电商公司的HR告诉品玩Global:“在海外找本地人 , 成本很高的 , 而且要解决合规问题 。 在海外设立办公点 , 不仅麻烦还开销也高 。 在国内招外籍员工 , 薪资也要比中国员工高 。 ”
简短的回答一连提到好几个“高” , 侧面映照出行业人才困境 。 跨境电商行业驶入本地化竞争的深水区 , 加之降本增效的全球趋势 , 不论工作地点在何处 , 雇佣外籍员工都不是高性价比的选择 。
留学生的优势外籍员工离海外消费者更近 , 有时离中国企业不够近 。 而当中国的年轻求职候选人们试图进入跨境电商行业时 , 留学生占据上风 。 究其原因 , 留学生外语水平高是显而易见的因素 , 但不是唯一的 。 在外语专业人才和留学生之间 , 后者依然具有相对优势 。
“如果做海外市场 , 在能力、理解力相同的前提下 , 有在该国家留学背景的留学生 , 他们肯定比一直待在国内的好……大多数岗位都是留学生优先 。 ”一位跨境电商企业的HR向品玩Global解释了这条招聘潜规则 , 不会写在招聘要求里 , 但HR们都懂 。
为解答我的疑惑 , 某跨境电商从业者举了个例子 , “英国的冬天那么冷 , 没在当地冬天生活过一段时间的 , 可能想做秋裤这个品 , 但是本地人穿秋裤的其实不算多 。 如果你在那边留学过 , 选品时可能就不会做给英国人穿的秋裤 。 ”
另一位HR表示 , 以前做外贸 , 线下跑展会很重要 。 现在做跨境电商 , 不得不经常和客户在线上打交道 , 留学生和外国人交流起来流畅、互动性好 。
两个能力相同的候选人 , 有留学经历的更匹配 , 原因很复杂 。 但从理论上来说 , 留学生所处的位置大概率是离海外消费者更近的 , 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培训人才、培养人才的成本 。
外语学得再好、从书本上学到再多知识 , 某些情境下不如亲身到海外生活一段时间 。 从未到海外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毕业大学生 , 读过“万卷书” , 和留学生相比差了“万里路” 。 因此 , 这样的招聘标准与知识弱相关 , 而是与感知强相关 。
社交媒体运营是海外推广中的核心岗位之一 , ChatGPT等AI工具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人力 , 其产出文本的精细程度不及人工 , 创意也较为老套 。 而留学生的优势是熟悉海外社交媒体 , 在海外把Instagram、TikTok、Twitter都玩得很“6” , 更容易把握促销节点;加上玩这些社交媒体足够多 , 撰写的文案也更符合受众阅读习惯 。
比起依靠大数据和趋势 , 留学生有更直观的判断 , 由于对海外更熟悉 , 更容易在数据分析时发现“盲点” 。 设计也是相似的道理 , 在独立站卖爆的欧美女装、在TikTok Shop直播间卖爆的水晶制品其实并不符合国人审美 。 往更基础的层面说 , 若是对当地市场不够了解 , 连产品尺寸都做不准 , 而如果在当地生活过 , 这样的问题很可能不会出现 。
在海外求学之余 ,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丰富了留学生的人生体验 , 也为他们在某些领域的求职带来优势 。 对于做跨境电商的优势 , 一部分留学生有自知之明 , 甚至因此主动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