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文化概览》系列文章之:白银黄河文化概览( 二 )


牛门洞彩陶的发现时间较早 , 却错失了命名权 , 原因何在呢?由于当时会宁文化落后 , 研究人才缺乏 , 加之位置偏僻、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 , 彩陶发现以后没有引起有关方面或人士的重视 , 没有或者无法及时公诸于世 , 按照国际惯例先发现先命名的命名法则 , 本应将新石器这一时期的文化命名为牛门洞文化 , 而由于国际知名人士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及其助手等于1924年在临洮马家窑的发现 , 马家窑获得了史前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命名权 。
牛门洞为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 ,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 , 半山 , 马厂类型 , 齐家文化 , 寺洼文化 , 辛店文化等类型并存的新石器 。 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199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仰韶文化的石岭下类型有时也划归为马家窑文化早期类型 , 故有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之说 。
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的彩陶在会宁县博物馆都有收藏 , 这是牛门洞文化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最好的说明 。
牛门洞遗址(文化)出土的部分文物:其代表器物有蛙纹双耳彩陶罐 , 属国家一级文物;绳纹素陶罐;细颈侈口蓝纹红陶罐;高颈蓝纹红陶罐;高颈蓝纹瓶;灰陶盆;红陶鬲;平行锯齿加菱形细网格纹彩陶壶 , 属国家一级文物;四大圈菱形纹双耳彩陶壶 , 属国家一级文物 , 以上均出土于会宁县牛门洞遗址 。
葫芦网格纹双耳彩陶罐 , 窠立台遗址出土 , 属国家一级文物;
四大圈纹双耳彩陶壶 , 牛门洞大地梁遗址出土 , 属国家一级文物 。
牛门洞遗址(文化)从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 , 是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并存的文化遗址 。
据记载 , 牛门洞在1975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 , 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物 , 制陶工具和石器 , 文化层厚达1—2米 。 出土文物多为彩陶壶、瓮、罐、钵、盆以及细颈侈口蓝纹红陶罐、高颈蓝纹双耳罐、高颈蓝纹瓶、灰陶盆、红陶鬲和磨制石器等 。 一部分为新石器时代文物 。 其中灰陶缸、陶罐、陶灶、陶井、瓷碗均为汉、宋、明、清代文物 , 数量之多 , 制作精美 , 实为罕见 。 其代表精品有蛙纹双耳彩陶罐、绳纹素陶罐、细颈侈口蓝纹红陶罐、高颈蓝纹双耳罐、高颈蓝纹瓶、灰陶盆红陶鬲、三孔石刀等 。
在白银市 , 属于牛门洞范畴的文化遗址遍布全市五县区 , 遗址点估计在200处左右 。 会宁、靖远、景泰县博物馆 , 以及白银市博物馆、定西市博物馆等 , 都收藏有大量牛门洞遗址概念下的彩陶 。
定西市博物馆从牛门洞遗址拉走的彩陶更多 。 据当地百姓说 , 上世纪七十年代 , 定西市文化馆拉去了几卡车 , 会宁县文化馆刘衍庆馆长只挑去了几筐 。
白银市博物馆史前文化展出165件藏品中 , 属于牛门洞遗址文化范畴会宁出土的有109件 , 靖远出土的有45件 , 白银区出土的有2件 。 属于牛门洞本地的有10件 。
会宁境内半山类型遗址较多 , 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牛门洞遗址之窠立台、大地湾等处 。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蛙纹双耳彩陶罐 , 绳纹素陶罐 , 细颈侈口蓝纹红陶罐 , 高颈蓝纹红陶罐 , 高颈蓝纹瓶 , 灰陶盆 , 红陶鬲 , 平行锯齿加菱形细网格纹彩陶壶 , 四大圈菱形纹双耳彩陶壶等 , 土于牛门洞遗址 , 还有葫芦网格纹双耳彩陶罐和四大圈纹双耳彩陶壶 , 出土于牛门洞之窠立台、大地梁等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