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感|人们经常谈论书法的本质问题,书法如何去写?究竟要表现什么?
人们经常谈论书法的本质问题,书法如何去写?究竟要表现什么?当代著名狂草书法家胡抗美认为:书法要以篆隶为本,篆隶是书法的根,但是,很多人认为,学习书法要从哪里去学?学什么?最后创作时要怎么去做?在这方面的一些理解是错误的,有的人觉得,学习书法就要临摹古人作品,但是其衡量的标准就是写得像就对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篆隶是有博大气象,而创作则是要有时代精神。
文章插图
对于胡抗美的这种说法,他主要说了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学习书法要宗法于篆隶,因为篆隶书法是我国历史上文字发展的根本,也是书法笔法的基础;第二,关于像不像的问题,写得像只是第一阶段有所突破,而针对创作来说,写得像就麻烦了,因为写得再像,那只是“临摹古人”,而没有自己的东西;第三,在创作上来说,一定要有时代性,当代很多书法名家所创作的作品,看似有了“时代性”,却得到了很多书友的批评,胡抗美所说的时代性也许就是这些名家所创作的作品风格吧。
文章插图
书法传承几千年,各种书体已经成为一种固定化的模式,因此,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临摹古人作品是一个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从中获得必要的笔法、结字、章法等能力。而对于当代一些书法家来说,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太注重形式感,而缺少临古能力,正如一些网友所说,这些书家都打着“创新”的旗号在胡写乱画,架着时代性的名义,实际上是对书法的一种亵渎。
文章插图
我们不能否认,篆隶是传统书法的基础,篆书和隶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非常之高,古人所创造的篆隶书法,不仅是那个时代文字符号,也是那些时代的精神气象。如小篆书法是文字统一后的一种文字,它与度量、法制都有密切关系,是秦代的一种文化、法制、政治的集中表现,而隶书则是代表大汉帝国的整体表现,文字书法孕育了很长时间,其实的笔法也很丰富圆满,因此,后世学习书法时,都会以它们为宗,包括后来的魏晋时期的王羲之、钟繇、颜真卿等人都从篆隶书法中得到了有效的笔法,为自己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文章插图
胡抗美所说的书法的时代性,这个问题是很难说清楚的,我们这个时代性是什么?但就书法来说,当代书法名家也许还在探索之中,但其中不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整体感和形式感。人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往往把整体感和形式感看得很重,这是从作品的大的方面来说的,从细节上来说,又很注重笔法与墨法的表现,而这个时代的笔法几乎与前人的大相径庭了,与古人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也许是这个时代物质极大丰富的表现,古人是无法在小尺寸的纸上写出大字作品了。
文章插图
二是急躁性。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节奏很快,人们很少像古人一样静下心来思考学习,让知识、文化充斥于书法作品之中,相反,是书写节奏也在加快,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那是需要一个人一辈子的修养才能得来,而现在,书法家非常之多,只要拿得起毛笔,就能写出“自己风格”的作品来,也许三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就能成为一名书法家,主要原因还是过于急躁了。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儿子|感动!这个温柔且沉重的“杭州版”《美丽心灵》字字戳中内心……
- 诗情画意@黄庭坚的一首诗,将清风和明月融合一起,带来了无限美感
- 大足石刻|《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走进大足石刻,感受中国石窟文化的“烟火气”
- 演讲&优秀作品展示│《41℃演讲》读后感
- 寻找|“到大千世界寻找自己的灵感”——市川里美老师是这样创作绘本的
- 民以食为天|在国博感受“民以食为天”
- 桃花#元稹很伤感的一首诗,一开篇就与众不同,最后两句更是直击人心!
- 读后感&优秀作品展示│致敬可爱又可恨的明天——《千万个明天》读后感
- 冰心#因一坛醋,林徽因与冰心闹54年,冰心晚年感叹未嫁的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