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沙漠、丝绸之路与美食的全球化( 三 )
在人类的大部分历史中,冬天是农户休养生息的时期,因为农作物不生长。这为进行手工艺品生产和发展社会纽带等活动留出了时间。但是,经济和人口压力逐渐导致冬季和夏季作物轮流播种,从而促进了生产能力的提高。此外,灌溉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但也需要大量额外的人力。
向干旱地区引入耐旱、生长迅速的夏季作物同样引发了类似的进程。小麦向东亚的传播、黍向西亚和欧洲的传播,加之集中灌溉项目的建设,这些永远改变了人类的历史。正如内奥米·米勒及其同事所指出的,随着大约2500年前灌溉系统的发展逐渐成熟,黍在西亚的重要性也日渐提高。有了灌溉,已经完成冬小麦收获的田地里便可以种植粟米。同样,这种轮作制度也对土壤和农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与之类似,小麦在公元前三千纪后期传入中国,随着汉代官府管理的大型水坝和灌溉项目建设而成为主要的冬季作物。同样在汉代,有犁壁的犁投入使用,铸铁犁铧首次实现大规模生产。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早在汉代以前便已有犁的存在,而且有可能是从西南亚经过中亚传入的。自汉代之后,小麦便与夏季水稻搭配实行轮作。复种轮作的增加以及从中亚传入的磨粉新技术可能是唐代小麦的普及程度提高的原因,尤其它可制作饺子、油饼和面条。生活在唐代城市的中亚人烤制的烧饼就像缩小版的馕(中亚地区至今还在烤制这种叫作馕的薄面饼)。发酵乳制品在这一时期也越来越流行。
北宋(960—1126)灭亡时,集约型农业在中国达到了顶峰,南迁的难民将种植小麦的经验也带到了南方。此外,南宋(1127—1279)仅根据秋天的收成收取赋税或地租;换言之,农民在春季或初夏的收成无须缴纳赋税。生长迅速的水稻品种传播至南方,使偏远的南方一年可以种植两轮水稻。在中国西部的某些地区,大麦成了与荞麦搭配轮作的冬季作物。
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是一把双刃剑。第一代实行轮作的农民或许从中获利颇丰,但轮作的长期影响是:粮食富余而导致人口增加;粮食的价值下降(农民需要扩大收获才能养家糊口);土壤肥力迅速耗尽。由此可见,农作物轮作带来了生产能力的极大提高和粮食的过剩,最终使农民的负担更加繁重,生活更受压迫,环境也日益恶化。
与此同时,更加丰富的食物让一部分人口从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空闲时间的增加让人们得以专注于手工业生产或教育研究,从而使亚洲和欧洲都迎来了艺术与创新的黄金时代。过剩的粮食往往也会投入军队建设之中,这是整个旧世界实现农业密集化的结果。军事化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冲突范围,因为维持庞大常备军的国家不可能不使用这支军队。就连强大国度的军事力量也体现了以中亚为跳板的早期植物交流模式:罗马军队以未发酵的粟米面包和粟米稀饭为食,可汗麾下的蒙古铁骑则以小麦面粉制成的饺子为食。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系列地理线路的集合,
也是欧亚大陆社会联系日益密切的发展过程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对东亚、南亚和地中海的帝国及商业中心产生的影响展开。然而,随着中亚地区科学考察活动的增加,如今学者们对丝绸之路本身的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随着新考古方法的应用和多学科联合发掘的开展,将中亚先民视为古代世界边缘群体的老观念已在很大程度上遭到淘汰。过去人们认为草原游牧民族都是悍勇的战士,在庆典上用敌人头骨制成的酒杯豪饮(参见希罗多德的记载),这种印象现已被更加深入细腻的认知所取代。斯基泰文化、塞卡文化、乌孙文化和匈奴文化由一系列奉行混合经济策略的人群融合而成,他们既放牧绵羊也放牧山羊,搭配种植好几种不同的农作物。史书中斯基泰骑手穿越绵延数千公里的空旷草原的形象逐渐被取代,人们意识到,这些先民形成了由小型游牧家庭构成的广泛的社会网。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韩貂寺#雪中悍刀行:徐凤年6大仇人,韩貂寺最弱?杨太岁、柳蒿师不如他
- 汉魏洛阳城!汉魏洛阳城考古取得新发现:确认宫城显阳殿、显阳殿宫院、永巷等遗址位置
- 书法家们!合肥:交警开展迎新春、写春联活动
- 师弟&《望春山》《朕和她》《家财万贯的我拿了短命剧本》《师弟》
- 中国经济#2021年度经济学图书有三个特点:思想性、历史叙事及学科交叉
- 乌巢禅师&菩提祖师、乌巢禅师、镇元子,西游三大隐仙,谁更厉害?答案意外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新青藤”寒假童书榜出炉,推荐广州小朋友阅读《幸福课》
- 白茶!六大茶类的划分标准,白茶、绿茶、红茶、黑茶,是靠颜色划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