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吟诗诵词】
第45期
吟诗诵词 | 晏殊:当时共我赏花人 , 点检如今无一半
【原词】
木兰花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 , 记得玉真初见面 。 重头歌韵响铮琮 , 入破舞腰红乱旋 。
玉钩栏下香阶畔 , 醉后不知斜日晚 。 当时共我赏花人 , 点检如今无一半 。
【译文】
园里池塘泛着碧波 , 微风送着轻暖;曾记得在这里和那位如玉的美人初次相会 。 宴席上她唱着前后阕重叠的歌词 , 歌声如鸣玉一般 。 随后 , 她随着入破的急促曲拍 , 舞动腰肢 , 红裙飞旋 , 使人应接不暇 。
如今在这白玉帘钩和栅门下面 , 散发着落花余香的台阶旁边 , 我喝得酩酊大醉 , 不知不觉日已西斜 , 天色渐晚 。 当时和我一起欣赏美人歌舞的人们 , 如今详查 , 大多数早已离世 。
【注释】
玉真:仙人 , 借指美丽的女子 。
重(chóng)头:词的上下片声韵节拍完全相同的称重头 。
琤琮(chēng cóng):象声词 , 形容金属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 。
入破:唐代大曲最精彩的部分 。 各种乐器合作 , 曲调由缓转急 , 舞者进场而舞 , 节奏逐渐加快 , 因繁弦急响喻为破碎 , 故名入破 。
乱旋:谓舞蹈节奏加快 。
玉钩:帘钩的美称 。
香阶:飘有花香的台阶 。
共我赏花人:和自己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人 。
点检:查验 。
【赏析一】
这首词写作者在池塘旧地回忆往昔初见美人的情景 , 开头两句与结尾两句为今日情事 , 中间四句为忆旧 。 绿水池塘 , 微风送暖 , 牵动词人对往昔的回忆 。 当时词人与玉真初次相见 。 她动听的歌喉 , 像吐出一串串的如玉美声;她袅娜的腰肢 , 旋舞成一朵乱飘的红云 。 舞后歌罢 , 他们又在白玉栏杆下的台阶上幽会 , 如胶似漆 , 不知天色已晚 。 掐指细数当时与之一道在这儿赏花行乐的人 , 至今已没剩下一半 。 表现出词人博爱的胸襟 , 透露出人生无常的伤感 。
【赏析二】
这是一首怀旧之作 。 本词追忆早年初见美人时的喜悦与欢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 , 在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的人生感慨 。 词中以往昔“歌韵琤琮”、“舞腰乱旋” 的欢乐场面与今日“点检无一半”的凄清境况对比 , 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无常的伤感之情 。 词中所写景物:池塘、绿水、阑干、香阶 , 均兼关昔今 。 物是人非 , 更兼日斜时暮 , 遂使词人潸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梦之感 。 全词以极优美的文辞来流露出词人关于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凄然感慨 。
最折磨人的感觉 , 不是痛苦 , 而是惆怅的情绪;最令人伤感的 , 不是生离死别 , 而是景色依然 , 人已天涯云杳 。 “当时共我赏花人 , 点检如今无一半”——古典的诗意世界 , 已经远离现实的生活 。 只希望那些梦里飘飞的花瓣 , 洋洋洒洒地永远飘落在我的精神世界里 。 沉湎在回忆中 , 感觉人生是孤独的 ,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寂寞的旅行 , 没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后 。 所有的痛苦和美好 , 都终将随着岁月慢慢远去 。 云聚云散 , 潮起潮落 。 再回首 , 往事却已随风而去 , 了无痕迹 。 最后 , 还剩下些许淡淡的忧伤和回忆 。
【赏析三】
此词以往日之“歌韵琤琮”、“舞腰乱旋”的热烈场面 , 对照当日之孤独寂寞 , 上下片对比强烈 , 思念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 全词采用前后互见的手法 , 有明写 , 有暗示 , 有详笔 , 有略笔 , 写得跌宕有致 , 音调谐婉 , 意韵深长 。
- 春天里@晏殊最经典的一首词, 把少女的心灵刻画得淋漓尽致!
- 欧阳修$晏殊这首词读来肝肠寸断,还诞生了两个成语,我们现在还经常引用
- 斜阳!晏殊最著名的一首《踏莎行》,将闲愁隐匿于春景之中!
- 贬谪&温婉诗人晏殊,多次贬谪但始终都保持积极乐观!
- 离别&晏殊特唯美一首词,感情真挚,尤其结尾一语点醒梦中人,堪称经典
- 晏殊&晏殊写的这首词,典故颇多,告诉我们一个深刻而普遍的人生哲理
- 词人@晏殊最经典的一首词,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令人叫绝!
- 冬至#年末闲吟诗词31首:诗心窃喜三春近,况味怀忧百事忙
- 冬雪!冬雪诗词28首巧遇漫天飘早雪,吟诗唱和喜迎冬
- 昨夜西风凋碧树#晏殊写下一首秋日怀人词,移情入景,含蓄深沉,读来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