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潮玩概念推出“图书盲盒” , 买到什么书全靠碰运气;主播叫卖“1元图书” , 直播带货击穿底价……
近期 , 图书出版行业推出层出不穷的销售“新玩法” , 引发不少争议 。 有人点赞是行业突围创新 , 有人则批评是饮鸩止渴 。
消费者频频“踩雷” ,
出版社“赔本赚吆喝”
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 , 近来变得越来越新潮 。
“盲盒经济”持续火爆 , 一些机构趁热推出“图书盲盒” , 内含图书数量不等 , 具体是些什么书 , 在购买、拆盒后才知道 。
采访人员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 , “图书盲盒”种类很多 , 大部分售价远低于所含图书标注的总价 , 甚至有6元10本、4元5本的极低价 。
本文图片
电商平台上的“图书盲盒”商品
不过 , 不少消费者反映 , 购买的“图书盲盒” , 里面的书大多质量不高 , 有滞销书清库存之嫌 。 而且 , “图书盲盒”大多不接受退换 。
北京林女士曾两次购买“图书盲盒” , 体验都不好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一次在直播间购买 , 盲盒中的书籍与主播介绍的类型完全无关 , “都是一些很偏门的书 。 ”还有一次从电商平台购买 , “里面书页有折痕 , 还有错别字 。 ”
“‘图书盲盒’是一种新营销策略 。 有的商家推出的盲盒注重选品 , 受到读者欢迎;也有的商家仅仅把盲盒当成满足读者猎奇心理的噱头 , 甚至目的就是清库存 , 这是不可取的 , 很难吸引读者持续消费 。 ”山东小海豚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向丽萍说 。
比盲盒更火爆的是直播带货 , 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涌进这一新赛道 。
去年9月 , “大V”刘媛媛以一场长达16个小时的图书专场直播 , 实现近8000万元的销售额 , 引发业内震动 。 直播中 , “50万册书破价到10元以下” , 还有“10万册1元书” , 价格之低“比盗版、比纸浆还便宜” 。 这一突破行业价格底线的做法备受争议 。
业内人士透露 , 直播销售确实让一些图书实现了较大销量 , 但是 , 刨去直播的坑位费、物流费、折扣等 , 给出版社留下的利润空间很有限 。
“直播卖书 , 表面看 , 读者得了实惠 , 出版机构清了库存 , 但是投入的成本巨大 , 甚至是‘赔本赚吆喝’ 。 ”资深出版人赵强说 , 看似火爆异常 , 其实是一种“虚假繁荣” 。
【出版社|从“拆盲盒”到“1元书”!图书“花式销售”是突围创新还是饮鸩止渴?】图书“贱卖”难以持续 ,
“饮鸩止渴”难解焦虑
“花式销售”的背后凸现图书市场的普遍焦虑 。 然而 , 如果只是把“玩花样”和“破价”作为卖点 , 而不是靠优质内容、新颖创意吸引读者 , 无异于饮鸩止渴 。
近年来 , 传统图书实体零售渠道受到电商和疫情的双重冲击 , 处境艰难 。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2021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 , 2021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986.8亿元 , 同比上升1.65% , 但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其中线上渠道销售占比接近80% 。
本文图片
2021年9月14日 ,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 , 一名出版社工作人员在通过网络直播介绍书籍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鞠焕宗 摄
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院长骆东奇认为 , 直播带货、短视频等网络销售渠道兴起 , 的确带动了部分图书销售 , 作者、编辑、销售人员等可以跟消费者直接对话、互动 , 有利于拓宽渠道、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 但从业者在有限利润空间下 , 普遍存在“薄利多销”的紧迫感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