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衰退,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

|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衰退,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

文章图片

|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衰退,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

文章图片

|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衰退,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

文章图片

|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衰退,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

宋晓峰安徽春晚跳科目三一事冲上了热搜
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 烂大街的科目三终究登上了春晚舞台
评论区所有网友都表达了对此事的排斥 ,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科目三问题 , 而是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倒退!

01
曾几何时 , 春晚语言类节目是老百姓最期待的
从陈佩斯到赵本山 , 从牛群冯巩 , 到岳云鹏孙越
小伙伴们都会准时准点等候在电视机前
因为相比其他类型的节目 , 相声小品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现在提起春晚呢?大家已经没有了兴趣 , 宁可大年三十晚上打牌喝酒 , 也不愿意打开电视机

02
语言类节目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呢?
我们一起来看下:
简单来说 , 春晚小品有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 纯搞笑 , 以陈佩斯和赵本山为主
第二个阶段 , 煽情 , 沈腾、贾冰为主
第三个阶段 , 包饺子 (刻意强调合家欢 , 没有任何笑料可言)
第四个阶段:烂大街 宋晓峰、高晓攀为主

03
赵本山陈佩斯时期 , 艺人的创作思路非常明确:逗笑观众 , 当然了 , 前提是不能用低俗桥段
那个时期的艺人才华无限 , 出现了很多艺术家 , 除了赵本山陈佩斯外 , 还有宋丹丹、黄宏、潘长江等!
可随着哈文导演强调“教育观众才是第一位的”理念出现 , 春晚开始转型
沈腾、贾玲、贾冰等年轻喜剧人替代了老一辈艺人
小品进入到了“喜头悲尾” 模式 , 何为喜头悲尾呢 , 就是喜剧开头 , 悲情结尾 , 要的就是让观众哭!

04
好的喜剧人越来越少 , 但观众对小品的期待越来越高 , 导演该怎么做呢?
最简单的方式是:跨界!
于是有了歌手、演员 , 乃至相声艺人都去演小品的一幕
术业有专攻 , 演了几十年的小品演员都没有获得老百姓的认可 , 指望外行拯救 , 可能吗?
经历过赵本山、陈佩斯喜剧时代的观众 , 还是很清楚什么是好作品 , 什么是烂作品的!
本以为外行乱入会是春晚小品的底线 , 结果:科目三出现了!

05
做艺 , 最怕的就是粗制滥造
可怕什么就来什么?作为赵本山的爱徒 , 宋晓峰把科目三舞蹈片段加入到了自己的春晚小品中 , 被外界质疑后 , 导演高海龙称:新梗老梗 , 用得恰当就是好梗
对此 , 老默想说:科目三根本不是“梗” , 而是烂大街的低幼片段 , 这不是如何使用的问题 , 而是它根本不该出现在众人期待的春晚舞台上!
不管是央视春晚 , 还是地方台春晚
那都是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出来的
他们要展示的是14亿泱泱大国该有的精神面貌、素质、智慧 , 而不是老百姓厌弃的网络俗段子!

06
因此 , 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衰退 , 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严重!
是喜剧人江郎才?。 炕故撬茄垢挥邪研乃挤旁诖醋魃?, 只想着一朝成名天下知?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反思的事情!
如果春晚真的提供不了老百姓想要看到的节目 , 真的可以考虑停下脚步了!
【|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衰退,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