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截至1月22日 , 电影《年会不能停》上映25天 , 票房突破9.52亿元 , 成为2024年元旦以来票房最高、观影人次最多的影片 。 猫眼显示已有2398.4万人看过这部电影 , 豆瓣平台上41.9万人打出了8.2分的高分 , 被称作“近年来国产喜剧电影天花板” 。
该片由董润年编剧并执导 , 大鹏、白客、庄达菲、王迅、孙艺洲等人主演 , 讲述了钳工胡建林(大鹏 饰)在集团裁员之际阴差阳错被调入总部 , 知晓内情的人事经理马杰(白客 饰)为保饭碗 , 帮其隐瞒等一系列荒诞的事件 , 获得了“虚拟与现实重合度高达99%”“直击打工人的情绪痛点”等好评 。
1月中旬 , 董润年在自己的工作室接受了九派新闻的采访 。
董润年曾是《老炮儿》《厨子戏子痞子》《心花路放》等电影的编剧 。 《年会不能停》的创作灵感来自一场2017年之前的中学同学聚会 , 当时 , 他发现一些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同学说话有一套古怪又形象的术语 , 他对此产生浓厚兴趣—这些“互联网企业语言”的背后能折射出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董润年意识到 , 上班对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 , “上班族”又是一个占人口体量大多数的群体 , 而喜剧恰好是一种能理性记录生活的方式 。
他认为喜剧传播度天然高 , 但理解其实有门槛 , 需要观看的人有逻辑、有同理心 , 对事情的原理有了解 , 这样才能笑得出来 。 多欣赏喜剧 , 也能提升人们理解生活、接受生活的能力 。
董润年 。 图/九派新闻
【1】电影是在长沙万达广场办公楼里实景拍摄
从2017年5月开始 , 我们就想做《年会不能停》 , 中间几次剧作陷入困境 , 停下来写别的剧本 。 2022年9月 , 基本算定下终稿了 。
最初的故事和现在呈现给大家的非常不同 。 最开始写的时候 , 剧本主要讲的是一个面临裁员风险的年轻人 , 为保住自己工作 , 希望在年会上好好表现引起董事长赏识 , 更像是年轻人通过组团 , 然后找到跟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上年会节目 , 一次次过关斩将的故事 。
为了呈现真实的职场环境 , 我们在2017年和2018年进行了一轮采访 , 2020年进行了二轮采访 , 又在2021年进行了三轮采访 。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 , 我们发现 , 普通人的职场心理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 所以最早写完第一版故事的时候 , 会觉得有点不满足 , 因为了解到的职场经历的深度和广度 , 都没办法在初版故事里呈现出来 。
2017年 , 我们采访的那些互联网大厂员工 , 虽然也会讨论裁员问题 , 但感觉他们内心还是比较坦荡 , 没有那么紧张 , 更多是谈论如果这个工作不做了可以跳槽去哪儿 , 做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 那时候大家想辞职 , 想创业 , 对丢掉工作这件事没有那么恐惧 , 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
但是当我们2020年和2021年再采访时 , 明显感觉到同样是面对裁员话题 , 大家越来越紧张 , 裁员已成为一个社会新闻类的话题 。 所以我们把集团大裁员作为《年会不能停》的一个重要背景 , 在这种强压下 , 我们的故事便能顺理成章地出现荒谬的局面 。
影片中 , 胡建林(大鹏 饰)初进公司 , 被马杰克(白客 饰)接待 。 图/受访者提供
荒谬的故事需要更真实的场景去构建 。 在拍摄时 , 我们一点点地从内容、视觉到各个层面还原真实的职场 。 整个电影是在长沙万达广场一层办公楼里实景拍摄 , 当时我们租了一层毛坯间 , 根据之前考察过的很多大型企业的办公室来搭建 , 大到地板、墙面 , 小到每一个办公桌上的办公用品 , 我们都研究了细节 。
我们几位主演也都曾有过类似的职场经历 。 大鹏之前在搜狐工作 , 一直到2018年才离职 , 当时聊胡建林这个人物的时候 , 大鹏就说 , 互联网大厂我可太了解了 。
除此之外 , 我们在前期也采访了一些传统企业 , 后来我们发现 , 大家抱怨的事综合来讲就是两个方向 。
一是不公平 。 大家都在说 , 干了很多活 , 结果被更会拍马屁、更会汇报的同事揽功 , 或者被自己领导轻描淡写地拍张照片 , 在上层领导的报告里说一句什么话 , 这个功劳就成他的了 , 明明自己辛苦半天 , 却什么也没捞着 。
二是对工作价值感到很迷茫 。 有些人虽然在大公司 , 但感觉自己成天在填表格 , 写日报、周报、月报 , 没干什么实事 , 两句话就可以说完的事 , 得写5份报告来形容 , 写的时候越发对自己现在干的事产生怀疑 , 质疑自己的工作对集团或社会是否有任何贡献 , 能否体现自己的价值 。
反而 , 我们在采访中遇到一些技术性工种 , 他们即时满足感特别明显 , 更清楚自己工作的价值 。 虽然有些工人可能觉得赚的钱不多 , 但认为自己凭借手艺吃饭 , 做好了一个零件 , 再做别的零件 , 最终也能造出一艘船 , 看到船下水的时候 , 就觉得特满足 。
我觉得这是很有趣的现象 , 所以也在我们的片子里有所体现 。 来自老工厂的胡建林 , 虽然钱挣得不多 , 但他对自我的认知是最强的 。 反而像潘潘(庄达菲 饰)这种在大厂里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年轻人 , 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干什么 。
【2】年会重头戏拍摄时 , 主演发烧 , 拍一条吸一次氧
影片里有一个数人头的情节 , 很多观众反馈说好笑 , 这源于我们有位曾任过HR总监的职场顾问 。 剧本筹备期间 , 她就说其实越大的公司 , head count(数人头)这个工作越是人力资源部的重要工作 , 因为公司太大了 , 领导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 , 钱花到哪里去了 。
有句很出名的话叫“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 我们在做这个剧本的过程中一直有类似的体验 。
2020年我看到一则新闻 , 在北京某大厂办公楼 , 有人在做月度卫生大检查时发现一位流浪汉在大厦里住了一个月 , 没有任何一个人发现他 。 这件事对我触动特别大 。
这样一个大型企业 , 按理说是当下管理最严密的公司 , 通常进电梯都得刷卡 , 被安保人员盘问半天 。 但即便这样 , 竟然有人能混进去 , 假装在那上班 , 一个月不被识破 , 还能在里边活得很自如舒坦 。
当时就觉得 , 其实很多大家以为的严密成熟、胸有成竹都是表面现象 , 都是假装的 。 实际上背后千疮百孔 , 有很多缝隙 。 最终我们把这个桥段放在了庄正直身上 。
王迅在《年会不能停》中饰演庄正直 。 图/受访者提供
影片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喜剧演员 , 包括传统东北喜剧出身的演员 , 综艺节目里出来的演员 , 喜剧风格也不一样 。 起初 , 我也会思考是否需要调和大家的喜剧风格 。
但是跟大鹏、白客聊完后 , 我们一致觉得这个戏里的所有人都是挺真实的人物 , 剧作也建立在真实逻辑上 , 所以没必要刻意夸张地演喜剧 , 硬说段子 , 整个表演都按现实逻辑来就行 , 可以让观众去体会影片里生活化的喜感 。
拍摄期间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 最大挑战就是在体育馆里拍那场年会高潮戏 , 原本计划用3天拍 , 也协调好了所有演员的档期 , 但大鹏、白客、庄达菲这3位主演全都发烧了 , 烧到40度左右 , 所以最后我们不得不拆成2个阶段来拍 , 第一个阶段拍了3天 , 第二个阶段拍了2天 。
台下的这部分戏 , 有托马斯(大木 饰)、庄正直(王迅 饰)的时候 , 其实没有董事长(欧阳奋强 饰) 。 有董事长、徐云峰(李乃文 饰)的时候 , 没有庄正直 , 所以很多镜头最后只能分拆着去拍 , 用了很多蒙太奇手法 。
几位主演当时的身体状况也不太好 , 原以为给他们7天时间足够休息 , 但大鹏和白客拍完第一条 , 心跳已经到了一分钟160下到170下 , 我们紧急给他们调了氧气袋 。 但由于唱跳太费体力 , 他们每拍完一条就得吸氧 , 有一条拍完了后 , 我看回放发现大鹏手破了在流血 , 还纳闷是不是撞到哪了 。 他说是刚才唱歌的时候眼前一黑 , 整个人就要晕倒了 , 为了保持清醒 , 他就一直用手抠着自己 , 生生把自己抠出了一个口子 。
几个全景镜头里边 , 大鹏都是这样抠着手去表演的 。 后来他还“嘴硬”说这是给角色设计的动作 , 因为胡建林到这么大一个场面肯定紧张 , 这是紧张的自然表现 。 说实话 , 演员们真的是非常敬业 。
王迅在拍那场戏之前突发肾结石 , 前一天疼得整个人都站不起来 , 只能去紧急动手术 。 早上动完手术 , 下午他就赶过来拍在体育馆里的那场戏 。 戏里他需要跑来跑去 , 扑倒托马斯 , 跟对方打斗 。 拍完一条 , 我说这条不错 , 趁热打铁 , 我们就照刚才那样再来一条 。 王迅老师就说导演等我15分钟 , 我说怎么了?他说 , 伤口开线了 , 现在在流血 。
年会那场戏特别精彩 , 大家也真的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代价去拍 。 我觉得拍电影有时候就是这样 , 越是艰苦的环境 , 越是大家一起面对这种困难和挑战 , 可能劲越容易往一处使 , 迸发出这种力量来 。 那场戏特别好 , 《我的未来不是梦》也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
【3】人人都是一台工厂机器里的“螺丝钉”
影片开头的时候 , 工厂跟大厂在同一个时代的画面让人有种割裂感 , 这其实是一组蒙太奇镜头 , 我们想展现标准件厂如何进化成一个大集团 , 但最开始的工厂还被留在后边 。 一方面是想展现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 , 另一方面 , 也暗示了胡建林作为标准件厂的工人 , 有点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
包括影片中胡建林带着一群中层做锤子 , 还说我们都是螺丝钉的情节 , 有观众不解 , 问为什么影片觉得螺丝钉代表的稳定、自给自足的工作状态是一件好事 , 其实很多打工人会自嘲只是螺丝钉 。
这可能是因为我是20世纪80年代生人 , 我觉得螺丝钉精神是我们一直以来被教育、被自我认同的方式 。 在整个社会层面 , 我们每个人是渺小的 , 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 起到固定作用的 , 就像在工厂里边 , 再大的机器少了一个螺丝钉 , 也有可能会出现运转不灵的事故 。
在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看来 , 螺丝钉精神不是一种自嘲 , 而是一种自我肯定的精神 , 它恰恰在肯定我们每一个个体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 。 这种作用可能不起眼 , 但又是必不可少的 。
影片中的胡建林(大鹏 饰) 。 图/受访者提供
胡建林和我的年纪差不多 , 我们这代人会接受两点:第一 , 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 可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螺丝钉;第二 , 我们也相信在整个社会机器的运转中 , 即便是一个普通螺丝钉 , 它也是必不可少的 。 所以对胡建林来说 , 它确实是一个很正常的自我认知 。
但可能最近这些年 , 年轻朋友们受到的教育更多的是需要彰显自我 , 让自我的价值获得认同 。 其实我感觉这之间不矛盾 , 只是说我们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彰显自我、承认自我 , 正如我们片子里选这两首歌也是一样的道理 。
胡建林年轻的时候 , 唱的是《我的未来不是梦》 , 这首歌鼓励年轻人承受苦难、默默劳动、辛勤耕耘 , 才能换来未来 。 但有趣的是 , 歌曲并没有许诺你的未来是升官发财 , 没有许诺你的未来多么有钱 , 只是告诉你 , 你做完这些 , 未来才能够有意义、有价值 。
但最后胡建林报名参加节目的时候 , 报的是《SuperStar》 。 这首歌更符合当下人的心理 , 大家不愿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人 , 而是希望成为聚光灯下的超级明星 。 一方面这展现了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心态的不同 , 另外也是在暗示胡建林内心逐渐发生的一种变化 。
影片结尾是开放式的 , 胡建林等人在年会上的表现让董事长改变了意见 , 也有观众认为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 , 现实职场生活中没法等到一个“青天大老爷”来解决 。 其实董事长说的话是“我会让那些本不该失去工作的同事们回来的” , 但是哪些是本不该失去工作的 , 哪些是本该失去工作的 , 或许董事长自己才有最终解释权 。
标准件厂的这些人拿回了自己的工作 , 因为他们确实是被冤枉的 。 三位主角和确实犯了罪的那几位的结局我们也有展示 , 但其他人的结果 , 我们其实是留白给观众去脑补的 。
比如皮特(孙艺洲 饰)和马克(童漠男 饰)这两个人的职位有哪些变化 。 被裁员的95%员工 , 有人回来了 , 还是失去工作 , 其实观众相信什么 , 他就会去脑补什么 。
影片中 , 孙艺洲饰演皮特 。 图/受访者提供
有趣的是 , 批评这个结果“理想主义”的人 , 潜意识里恰恰希望有这样一个结局 。 某种意义上 , 他会把对现实的不满转移到电影结局上 , 就像叛逆(庄达菲 饰)说的 , 如果坚持一个底线、坚持一个正义就算理想主义的话 , 那确实理想主义门槛也有点低 。
现实中 , 我希望观众看这个电影以后 , 内心能有触动 。 最好当他再遇到一些不公正的时候 , 会想电影里那几个人去反抗了 , 我到底要不要反抗?哪怕内心的这个小火苗煽动一下 , 我觉得我们这个电影也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
还有观众看了《年会不能停》会重新思考对同事关系的定义 。 可能一些长辈会跟大家说 , 在职场要谨言慎行 , 提防同事 , 不能什么事都瞎说 。 但我个人认为 , 同事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
我们经常说 , 跟一个人能不能当朋友 , 得一起经历些什么才能知道 。 恰恰是职场同事天天在跟我们相处 , 经常一起经历些问题 , 因此在工作场合 , 你会更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人品 。
比如你们面对困难的时候 , 互相是怎么做的?面对荣誉和利益的时候 , 互相又是怎么做的?从这些问题来看 , 其实是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本性 。 只要你在一个公司能待够半年以上 , 就很容易了解同事之间的性格 , 哪些是跟你合得来的 , 哪些是你可以信任的 。
胡建林(大鹏 饰)、潘潘(庄达菲 饰)、马杰克(白客 饰)是要好的同事三人组 。 图/受访者提供
刚开始的时候 , 任何一个职场人有自我保护意识都是非常必要的 。 但是当我们经过几轮共事 , 逐渐了解和信任一个人的时候 , 我觉得可以去做朋友 , 完全没必要因为害怕将来怎么样 , 刻意去跟同事们保持距离 。
我觉得人是群体动物 , 你一旦找到一个互相可以信任的人 , 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都非常强烈 , 也直接影响到你在职场里工作的心情 , 和你对这份工作的热爱程度 。
【4】国内喜剧从祛魅、解构 , 发展到提供共同想象的阶段
我是天津人 , 从小就听相声、看小品 , 接受了很多喜剧的熏陶 。 我很喜欢天津电视台一台栏目剧《杨光的快乐生活》 , 片头歌曲有一句很有名的词叫“钱不钱的 , 乐呵乐呵得了 。 ”经典呈现了天津人生活的状态 , 其实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喜剧”的状态 。
对我来说 , 喜剧是一种观察世界和观察生活的方式 , 是一种生活态度 。 万物皆可喜剧 , 你面对的所有东西 , 都可以用喜剧的眼光去看它 。
现实生活里 , 我们对困难和痛苦是畏惧和害怕的 , 但当你用喜剧的态度去看待这些困难 , 当你对它能笑出来的时候 , 就会不那么害怕它 。 你会逐渐觉得 , 其实这些也没有什么 , 痛苦是短暂的 , 甚至是可以拿出来跟别人开玩笑的一件事 , 以后你会更有勇气去真正面对它 , 获得更多力量 , 并有更多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 。
生活需要继续 , 生活需要进行 。 喜剧就是能给人力量继续生活的一个方式 。
董润年参加2023年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红毯 。 图/受访者提供
据我观察 , 近几十年来 , 周星驰喜剧中无厘头的方式对我们内地喜剧人的影响最大 。 他是很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的方式 , 让人对“权威”祛魅 。 之后互联网兴起 , 很多喜剧人会去解构一些东西 , 本来大家对于一个共同认知的理解根深蒂固 , 那么打破人们固有认知 , 就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笑点 。
互联网发展二十多年到现在 , 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能解构的东西都已经被解构得差不多了 。 互联网时代每个个体的想法都被凸显 , 集体的共同认知正在被瓦解 。
但是我觉得这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认知 , 又有一个轮回 。 当所有东西都被瓦解了以后 , 其实大家会渴望有一个新建立起来的共同认知 。 因为我们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由一群人的共同想象构建的 , 我们对我们的来源、精神、道德、未来都有一个共同想象 , 这个很重要 。
据我观察 , 我们国家影视创作又开始进入到这种共同想象之中 , 这恰恰是我觉得这几年现实主义电影越来越受观众欢迎的原因 。 比如《我不是药神》《人生大事》都是在各个维度、各个层面上重建我们作为中国人最大公约数的认知 , 即我们的道德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未来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对抗的不公到底是什么?
《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其实也在试图努力做这件事 。 影片中喜剧的那个部分是包裹在这种试图建构共同想象的基础上 , 我们想建立的共同想象 , 其实就是探讨在职场这个层面如何寻求公平 。
我看到一些评论说 , 他们看完电影出来后 , 突然觉得身上有点劲 , 感觉又能去面对上班这件事 。 对我来说 , 这其实是对我们特别好的褒奖 。
2023年我们还拍了一个脱口秀题材的职场网剧《不讨好的勇气》 , 它讲的是一个有讨好型人格的女白领 , 通过讲脱口秀重新找回自我 , 对抗了在企业里面遇到的各种不公 , 也获得真正爱情的故事 。
我们把这部网剧的职场背景也放在了众和集团 , 那是另一个部门内宣部和市场部发生的故事 , 已经杀青 , 现在在后期制作中 , 希望今年暑期能够跟大家见面 。
这次在路演的过程中 , 有很多观众在现场反馈希望能拍第二部 , 包括我们的主演也跟我聊过这件事 。 虽然我自己不太希望重复自己的创作 , 但确实我也非常珍惜这部作品 。
当初我们在创作和拍摄过程中 , 大家一起经历了很多开心时刻 , 再见面一起跑路演后 , 又像一家人一样 , 特别开心 。
《年会不能停》主创参加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 , 左一为董润年 。 图/受访者提供
现在我们也在认真考虑做《年会不能停》续集这件事 , 但现在还完全没有故事 。 我这个人好奇心比较重 , 特别希望每部作品完成后都能尝试一点新的东西 , 之前主要在推进一部科幻片和一部动作片的创作 , 也是没有尝试过的领域 。
希望能创作一些比《年会不能停》更能给观众带来新鲜、刺激、好玩体验的电影 。
九派新闻记者 周雨禾 北京报道
编辑 万璇 吴迪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专访《年会不能停》导演、编剧董润年:打工人多抱怨职场不公平、上班没意义,面对裁员越来越紧张】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 , 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 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 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王牌对王牌|《王牌对王牌》第八季收官,盘点本季表现最好的十位飞行嘉宾
- 关晓彤|关晓彤告别《王牌对王牌》第八季,期待她的未来
- 《年会不能停》好搞笑,大鹏这些年确实一直在进步
- 奥莉|《爸爸回来了》奥莉变化最大,像极了美国籍妈妈
- 陈楚生|从《声生不息》到0713春晚联排,陈楚生在多舞台演出已经初见成效
- |《我就是演员》新季拟邀大咖,成毅鹿晗或将加盟,鞠婧祎有望参演
- 来自《年会不能停》的职场人法律手册,请查收!
- 贾玲|收视下滑!沈腾沉默无互动,贾玲回归难,《王牌》还能撑多久
- 沈腾|《王牌对王牌》第八季收官,常驻嘉宾评分出炉,沈腾得到8·8分
- 王牌对王牌第八季|《王牌对王牌第八季》:经典的长寿综艺,欢乐与感动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