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能把握文字情感基调 , 通过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
2.能发现“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部分里左右两组词语在情感色彩上的不同 。
3.理解逗号的用法,并正确使用 。
4.通过看图、学会横版与竖版两种写法 。
5. 积累有关描写国家政治民生的四字词语 。
【教学重点】学会分辨褒义词和贬义词,并积累词语 。
【教学难点】能把握文字情感基调,通过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 , 找规律 。|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内容|(1)读一读情景对话,你发现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交流 。教师小结: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感情 。|2.练一练 , 学运用 。|下面这段文章选自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 先想想课文表达什么感情?再想想用怎样的语速、语调、节奏来读?|七子之歌(节?。愀郏液帽确镢诮资匾沟幕票?|母亲?。?我身份虽微 , 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 |咬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啊,我哭泣号啕 , 呼你不应 。|母亲?。?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盖祝∥乙乩矗?母亲?。?)学生自由练习,指名朗读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追问二个问题:文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兰州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周计划安排表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
周次|集体备课内容|二次备课主讲人|完成情况|
1|开学第一课1、白鹭2、落花生|2|3、桂花雨4、珍珠鸟 语文园地一|3|5、搭石6、将相和|4|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语文园地二|5|8、猎人海里布9、牛郎织女(一)|6|10、牛郎织女(二)语文园地三|7|11、古诗三首12、少年中国说|8|13、圆明园的毁灭14、木笛语文园地四|9|期中复习|10|期中测试|11|15、太阳16、松鼠|12|语文园地五17、慈母情深|13|18、父爱之舟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4|语文园地六|15|20、古诗三首21、四季之美|16|22、鸟的天堂23、月迹语文园地七|17|24、古人谈读书25、忆读书|18|26、我的“长生果”语文园地八|19|期末复习|20|期末测试|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内容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我的心爱之物,月是故乡明,学习民间故事 , 我爱家乡 , 动物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 我爱读的书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 ,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二、学情分析24.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数学、英语备课教案http://www.osjyw.com/html/kejianxiazai这里有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各科全册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http://www.djyw.org/user5/5603/archives/2010/47272.html看看这里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十六课教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有“四绝”、、、(生回答) , PPT 出示“四绝”,看了这四绝,你有什么感受?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
2、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你从文中的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情有独钟)
3、设疑导入新课:人们为什么对奇松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黄山一探究竟 。
[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以此为主线,展开学习 。]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
1、 老师首先带你们来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 , 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PPT出示图片),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 。
2、 交流: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生答 , 师板书:迎客、陪客、送客)
过渡: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 。
[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
3、 文中是怎么写迎客松的奇的?(PPT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1)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
(2)交流总结:位置奇、形态奇、精神奇
4、 大家说得真好,想看看真的迎客松吗?(PPT出示迎客松)
(1)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 , 再看看图 , 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人们叫它迎客松是名副其实 。
(2)你看,它正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
(3)看来 , 你们和迎客松一样好客!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 , 齐读这段话 。
(4)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
(PPT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 , 包容四海寿千年 。)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再来读一读,赞一赞?
5、 看图猜松:(PPT出示送客松图片)
(1)下面我们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猜,它是哪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
(2)送客松奇在哪里?谁能读出对它的赞美和惊叹 。
点拨: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
[通过猜图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 同时积极调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6、 除了这两棵奇松 , 作者还介绍了哪一棵奇松?
想看真的陪客松吗?(PPT出示)齐读这段话 。
学生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结合“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
7、 认识了这三大名松 , 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 , 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通过应聘导游的活动,强化学生对黄山松的认识,熟悉、背诵课文]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 , 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 , 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指名说 。
2、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
3、想欣赏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PPT出示)
[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
学生边欣赏 , 边想象,看到图,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赞叹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吗?
4、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 , 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
四、欣赏了黄山这么多美丽景色,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完成昨天刚接到的一个任务:
(PPT出示:学写广告词:元旦快到了,泰兴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 , 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
[通过广告词的设计 , 巩固运用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升华情感]
五、总结课文:同学们,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 , 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可见黄山的景色确实令人着迷 。今天回家后,做个小导游,将黄山奇松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兴许你的精彩介绍会吸引爸爸妈妈,那么,明年的黄山就成了你的快乐所在地啦 。
六、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美术课上 , 我们将举行一次黄山松画展)

为什么这么难找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老百晓语文网 , 中小学的教案全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 ,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 , 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

2019新人教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1白鹭……………………………………………………………4
2落花生…………………………………………………………11
3桂花雨…………………………………………………………17
4珍珠鸟…………………………………………………………25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30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语文园地一………………………………………………………34
第二单元
5搭石……………………………………………………………41
6将相和…………………………………………………………49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57
习作“漫画”老师………………………………………………61
语文园地二………………………………………………………65
第三单元
8猎人海力布……………………………………………………71
9牛郎织女(一)………………………………………………75
10牛郎织女(二)………………………………………………79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习作:缩写故事………………………………………………86
语文园地三
快乐读书吧
第四单元
11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90
12少年中国说(节?。┫白鳎何蚁攵阅闼?.▲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磐窭矗?人们常说: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听听课文(2排火车读生字:亩(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1、窃读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 对求知的渴望 。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
课时安排:2课时 。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我很快乐 ,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精品教案全集(125页)【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
想感情 。
c.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
2.自学生字新词 。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
a.自读课文 , 注意生字的读音 。
b.认读生字词 。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
d.再读课文 , 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 , 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 , 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 , 把短发弄乱了 , 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ù斯讨幸佳浞侄廖?nbsp;, 并结合课文,交流感悟,教师注意评价多样性的引导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朋友 , 当作自己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教案白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0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 , 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 介绍资料 。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 , 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
郭沫若(1892—1978(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 , 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 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对《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 , 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
三、教法、学法
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 。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 , 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 相互争议 , 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三

2019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精编 
课题|语文园地 |课型|语文园地 |授课|时间|1课时 |
教学|目标|1.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2.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介绍书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1.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2.增加积累 。|教学|难点|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 。|板书:语文园地八|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教学|(   )分钟|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我们都喜欢读课外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到有趣的课外书呢?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到课外书的?|板书:找课外书|生总结,汇报|①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读了一个故事,找整本书来读 。如学了《美丽的鹿角》 , 就可以找《伊索寓言》等 。|②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 。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还可以读布封的《动物素描》 。|③别人推荐的书 。比如,同桌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 。|师总结:多读书 ,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来说会受益匪浅 。|板书: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由一本书到一类书|读别人推荐的书|5.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

25古人谈读书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25 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矣、岂”等生字,会写“耻、诲”等生字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
(3)积累文言词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了解句意,感悟道理 。
3.情感与价值
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感受古人对读书的认识 。
【教学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会凭借语感,阅读简短的文言文 。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课件出示名言)那么古人对读书又有什么看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谈读书》 。|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给下列生字注音 。| 耻 诲 谓 诵 岂 恒 窥 皆 缺|2.把课文自由地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 。|3.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4.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5.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

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后作业-25《古人谈读书》(含答案)人教版部编课后作业-《古人谈读书》
一、读句子 , 根据拼音写词语 。
1.以“走进春天”为主题的经典sòng dú()活动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吸引了许多家长前来观看 。
2.一个人有了xiūchǐ()心,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 在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会于心不安 。
3.做事贵在chízhīyǐhéng() , 三天打鱼 , 两天画网,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
4.教室里安静极了,张明透过门缝kuījiàn()几个同学正在给老师准备生日礼物 。
二、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
晦悔梅悔
1.老师对我们的教,真似暮鼓晨钟 , 发人深省?。?br>2.这篇文章滥用典故,有些句子读起来有涩之感 。
3.他不听劝告,结果上当受骗,如今后莫及 。
4.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花扑鼻香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敏:好:耻:句子意思: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识:厌:诲:句子意思: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急:句子意思:4.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
断:下流:句子意思: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是知也 。
2.心不在此,则, ,  ,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3.朱熹认为,读书需要到,到,到 。其中最重要的是到 。正所谓“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8.25《古人谈读书》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课后作业-《古人谈读书》
1.下列词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羞耻(xiū chǐ)B.称谓(chēng wèi)C.岂不(qí bú)D.窥探(kuī tàn)
2.比一比,组词语
悔()谐()诵()缺()
诵()皆()涌()缸()
3.下列句中的“下流”与“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下流”的意思相同的是() 。
A.他居然连这种下流的话都说得出来,真是个无耻之徒 。
B.此地位居长江下流,水势不可阻挡 。
C.这种行径只能说明他们的卑鄙和下流 。
D.这次比赛中,最下流的作品都比往年的作品质量要好 。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
(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5.佳佳读书方法不对 , 记不住内容 , 她的哥哥可以用下面()来提醒她;兰兰读书总是不用心,往往半途而废,你可以用下面()来劝说她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 眼到 , 口到 。
C.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 第三要有恒 。
D.默而识之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桓乙砸坏米宰?nbsp;, 如河伯之观海 , 如井蛙之窥天 , 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案设计25 古人谈读书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由《论语》中的三句话和两则文言文组成 , 围绕读书方法进行阐述,给学生以启示 。本方案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懂内容 。然后抓住“古人如何读书”这一主题 , 借助自主阅读、讨论互动、总结拓展等方式 ,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古人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
学生准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初读课文 。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导入:书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走进书就走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那么,如何读书,才能与这位朋友心灵相通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古人带来的启示 。
2.教师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学生齐读课题 。
设计意图 明确主题 , 直接入课 , 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明而高效 。
二、初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 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或者读不准的生字 , 再读一读生字上面的音节 。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生字 , 再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 遇到不会断句的情况,向同伴求教 。
3.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 。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 , 逐一检测组员会认字的认读情况 , 要注意“耻”是翘舌音 , “矣三、学习《论语》1(2)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 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古人谈读书 |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
教学|目标|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 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
教学|难点|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 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 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2)|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 , 供后世参考 。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 。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 。《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 ,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 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 , 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可写的东西很多,如何将所写的内容合理安排 , 需要学生学会写作前列提纲,这个方法对学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少年中国说(节选)-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 。《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 , 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 , 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 , 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时 , 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如当时宋代的社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13少年中国说(节?。?br>文本分析:
本文节选自梁启超的散文《少年中国说》 。选文中,作者极力赞颂中国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中国少年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反映了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同时也赞颂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本文不同于现代散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 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因此本文很适合用于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听音频朗读、自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顺、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情,并受到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 。本文中的文字障碍不多,但是很多词句的含义必须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而且不少词语,如“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含义与文章主旨有密切的关系 。因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理解课文意思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通过小组合作去理解课文,这样不仅能加深印象,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潜、试、胎”等7个生字 。
2.采用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疏通文义 。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并能熟读成诵 。2.朗读节奏示例:2.美丽?。业纳倌曛泄? ,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业闹泄倌? ,将与祖国万寿无疆!①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理解“故”“而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课题|少年中国说 |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
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 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 。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 , 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二、作者、背景简介|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课题|少年中国说 |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
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 , 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 ,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 。清代末年 , 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 , 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二、作者、背景简介|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 , 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表现了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 , 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设计就把体会作者对国家前途满怀信心的豪迈感情作为教读的主线,借助文言文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 , 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汲取 , 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资料 , 制作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查找课文的背景资料,预习课文 。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少年 。有人说,少年是一首诗,浪漫隽永,明秀悠长;也有人说,少年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板书课题)
2.解题:“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是议论 。
③“4(3)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人教部编版12少年中国说(节?。?br>文本分析:
本文节选自梁启超的散文《少年中国说》 。选文中,作者极力赞颂中国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中国少年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反映了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同时也赞颂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本文不同于现代散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因此本文很适合用于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听音频朗读、自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顺、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情,并受到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 。本文中的文字障碍不多,但是很多词句的含义必须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而且不少词语 , 如“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含义与文章主旨有密切的关系 。因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理解课文意思的能力 ,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通过小组合作去理解课文 , 这样不仅能加深印象,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潜、试、胎”等7个生字 。
2.采用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疏通文义 。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并能熟读成诵 。2.朗读节奏示例:2.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①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理解“故”“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 创新教案》教案《少年中国说》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 , 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朗读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 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 , 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 ,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 , 诗人 , 宣传家 。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 。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
二、初步感知 , 解决生字词 。四、 拓展迁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表格式)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1窃读记|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建议|
一、|直奔“窃读” 。整体感知|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三、结合重点语段 , 感知人物形象|四、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五、深悟“窃读”,回归整体|1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 , 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 。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1 。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2 。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 , 没关

新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表格式教案(含教学反思)新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 , 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 , 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 , 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 , 朗读和背诵课文 。
(3)练习写作 。能够抓住事物特点 , 抒发自己的感情 。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白鹭|1.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白鹭的美 。重点是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式体现白鹭的美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备课素材A适宜B配合C寻常备课素材二、用斜线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备课素材阅读能力大提升备课素材五、重点句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 , 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 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 , 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 。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白鹭|1.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白鹭的美 。重点是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式体现白鹭的美 。|2.体会备课素材3.乘坐喷气式飞机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