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的故事

关于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的故事

文章插图

花木兰(412-502)是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人 。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因此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 。木兰十来岁时,她父亲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 。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 。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 , 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 , 没办法上战?。依锏牡艿苣昙陀中 。?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 , 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 。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 , 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扩展资料历史记载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 。《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石碑,碑文后附有《木兰辞》全诗 。碑文开头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 。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 。”在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 。世传可汗募兵 , 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 。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 。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 。后凯还 , 天子嘉其功 。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 。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 。同行者骇之 , 遂以事闻于朝 。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 。”在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 。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 。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 。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 。后凯还,天子嘉其功 。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 。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 。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 。”参考资料:中国网-花木兰——古代民族女英雄
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的故事

文章插图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薹ㄉ险匠 。抑械艿苣炅渖杏?nbsp;, 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 。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 , 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 , 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木兰从军体现了木兰的保家卫国英雄气概 , 也有孝敬父亲的女儿情怀 。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1.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 。2.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扩展资料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 , 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历史背景北魏时期 , 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 , 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 , 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 , 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 。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 。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参考资料:花木兰-百度百科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 宝宝们都知道这个典故了吗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的故事

文章插图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 , 无法上战场 , 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 , 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 , 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 , 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 。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 。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扩展资料: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 , 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 。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 。”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 , 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 。俺父亲名弧字桑之 , 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 。”自此 , 木兰的父亲叫花?。?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 。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也说:“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 。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 。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祖冲之《述异记》、李亢《异志》皆提到木兰姓花 。一说为木兰本姓朱,清康熙年间的《黄陂县志》曰:“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 , ……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 。”焦竑在其《焦氏笔乘》中也说道:“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 。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 。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 。”但有木兰是姓魏的说法,也有一说为木兰姓韩 。另据《新唐书》载:“少女木兰,姓任” 。花木兰(一说其生于412年,死于502年,享年90岁;一说生于406年 。)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故居、出生年代,仍然众说纷?。?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 , 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中说她是姓花 , 名木兰,父亲花?。ㄒ凰抵煳穆唬┦且桓龊蟊敢劬? ,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 , 母亲姓袁,一家五口 , 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明清以后 , 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 。迄今为止,上演过木兰戏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汉剧、昆曲、秦腔、平剧、黄梅戏等20多种 , 特别是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深远,“花木兰”这个称谓在人们心中也逐渐“固定”下来 。再说“朱”姓木兰 。唐白居易在《戏题木兰花》中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杜牧也写有《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 。”这说明木兰的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 。杜诗里的木兰庙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至今还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坊等遗址 。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 。”根据上述史料,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木兰应姓“朱” 。此外,还有“韩”姓木兰、四川阆中人,复姓“木兰”、鲜卑族人等说法 。?查阅最具权威性的《辞海·词语分册》 , 其解释为:“木兰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 , 均无确证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 。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 。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 。隆宠不赴,恳奏省视 。拥兵还谯,造父室 , 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 。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 。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 。召复赴阙,欲纳宫中 , 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 。以死誓拒之 。势力加迫,遂自尽 。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花木兰
戏剧花木兰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戏剧花木兰主要讲了一个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 , 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 , 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 , 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 , 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 , 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 , 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 。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 。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

电影花木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电影《花木兰》是由刘亦菲、巩俐、甄子丹、李连杰等主演得动作、冒险影片 。主要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并获得战功得故事 。
《花木兰》主要讲什么?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 , 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 , 一直期待自己能给花家带来荣耀 。北方匈奴来犯,国家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也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假扮成男装 , 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 。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缺少的大将 。然而,在赴北方作战时 , 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同僚们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 。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 而凭着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

花木兰故事的主要内容木兰替父从军 。在军中女扮男装 。不过花木兰的故事改变有好多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

电影花木兰讲述的是什么性质的故事?迪士尼真人版剧情电影《花木兰》最近将于9月11日在各大影院上线,花木兰的电影改编自中国民间乐府诗《木兰辞》,“昨夜见军帖 , 可汗大点兵 ……阿爷无大儿 , 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主要是讲述女儿木兰替父从军、历经了战场的千难万险,最后荣归故里 , 赞扬歌颂了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 。具体情节为:在旧时的中国,有一位个性开朗,心地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做花木兰 , 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育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 。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 , 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征召上战?。?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 , 代替父亲上战场去 。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此部分为电影制作人的新奇创意,增添了童话色彩)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 , 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 。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 , 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 , 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 。(此处在原乐府诗中也没有)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
花木兰的故事 简短花木兰的故事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讲述了木兰代替父亲去征战的古代故事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 。从小练习骑马,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替父亲出征 。原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 , 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译文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 。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 。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买了骏马和马鞍 , 替父亲出征 。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屡建奇功 。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 , 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希望能帮助到你
关于花木兰的故事,200字 。
花木兰的故事

文章插图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 , 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 , 无法上战场 , 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 , 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 , 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 。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扩展资料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 。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 。”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千百年来 , 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 , 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1998年 , 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 。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 。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 , 可歌可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木兰
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 , 无法上战场 , 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 , 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 , 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 , 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 , 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

花木兰的小故事就像是得到祖先们的庇荫般,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孜孜不倦历时四年的时间,虽然她一心一意想要父母为她这个女儿感到骄傲,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 。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在古老的中国 , 救了全中国,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以对抗日渐入侵的匈奴时,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 ,  。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 。
出身于古老中国家庭的花木兰,花木兰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 , 志气高昂的女孩,但似乎常常弄巧成拙,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而瞒骗父母出征,欺骗长官从军的欺君之罪 。当她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徵召入伍 。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木兰都没有放弃对抗挫折的勇气,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徵召上战场 。由被排斥到接受,要如何回到中原,她与木须被抛弃在冰天雪地的边疆,就在花木兰的军人生活渐入佳境时,她女扮男装的身份被揭穿了,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但是原想要为家人带来骄傲的花木兰,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代替父亲上战场去,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偷走父亲的盔甲,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 , 将传说内容幻化为令人目不暇给的动画场面,又要会让花木兰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呢,有一位个性爽朗,在600位多位迪士尼动画师 , 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令她自己伤心不已,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 , 就在赴北方作战时,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情势之下 , 首次采用中国古老的传奇故事“花木兰”,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
迪士尼第36部年度长篇动画钜片,身为花家的大女儿 , 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其中当然不乏优美的配乐与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罗,自小便是个聪明伶俐 。
从军之后,突生的勇气促使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并证明自己的一片心意 。然而

《花木兰》主要讲述什么故事?电影《花木兰》是由刘亦菲、巩俐、甄子丹、李连杰等主演得动作、冒险影片 。主要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并获得战功得故事 。
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 , 她的真实事迹是什么?LZ你说的应该是河南商丘虞城县周庄现存《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石碑上碑文,为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所立 。碑文记载了木兰的姓名、籍贯、事迹,并对其身世、故里等作详细的“辨证” 。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一文 , 是现存有关《木兰诗》的最早史料 。

文中说:“将军魏氏 , 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 。世传可汗募兵,孝烈痛父耄羸 , 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 。服甲胄,佩鞬囊 , 操戈跃马,驰神攻苦,钝锉成阵,胆气不少衰,人莫窥非男也 。历年以纪 , 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 。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 。隆宠不赴,恳奏省视 。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 。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 。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 。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 。以死誓拒之 。势力加迫,遂自尽 。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又云:“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 , 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 。亦建祠像,土人以四月八日致祀 , 乃将军生朝,沿习古老之云云 。”文中所载木兰事迹 , 与诸多方志所载均同 。此碑是木兰故里在虞城的最重要佐证 。

大意如下:魏木兰(好别扭 = =)替父从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却不受皇上封赏,解甲归田 。皇上听说她是一位未出阁的女郎,又如花似玉,便要纳为妃子,宣木兰进京 。

木兰上朝 , 皇上一见 , 果然是位绝色的女子 。皇上郑重说道:“朕见你文有文才 , 武有武功,忠孝皆全,国色天香,因而想把你封为东宫,不知意下如何?“

木兰闻言如五雷轰顶,暗暗想道:从前昏君因迷恋酒色,祸乱朝纲 , 以致国势衰危 。今四方稍定,不思治国安民 , 反而封宫选妃,岂不又要重蹈覆辙? 她蹙了一下眉头 , 说道:“皇上恩泽,怎敢不受?只是小女子自幼立下三桩誓愿 , 若不实现,永不嫁人!” 皇上心喜道:“这好办,你说吧,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三百件,孤王不惜千斗金 , 万斗银,也要办得使你满意 。”

木兰说:“其一,小女子替父从军,一为尽孝,二为尽忠,三也是为天下女子争一口气 。小女子认为天下男女均为人,各有长短 , 男子做得到的,女子未必不能做到!想自前朝实行科选以来,未有女子应试入选者,诚请陛下颁一道圣命,让天下女子也可习文弄武,开科入?。≈?。”皇上听了,楞了一下 。木兰又道:“其二,天下之大,当今女子竟无立足之地:在娘家说是人家的人,到婆家须姓夫家的姓,出嫁叫‘姓人’ 。诚请让男女均可自立门户 。男可娶女,女也可娶男 。男娶女时,生儿育女随夫姓,女娶男时 , 生儿育女随女姓……”皇上不解道:“这是为何呢? ”木兰说:“不如此,世人就认为只有男子能传宗接代,女子不能,这样 , 就将后患无穷 。”

木兰又说:“其三 , 无论庶民、皇上均须一夫一妻,违者罚罪……”皇上听完这三愿,哈哈大笑说:“真是女子之见呵!自古男女有别,天道昭然,孤岂能改变? ”

傍晚,天子下诏,封木兰为东宫贵妃,木兰问起三桩誓愿之事,皇上只字未提,木兰逐称病不往 。一连三道圣旨 , 木兰见逼,知道无望 , 便手书“天下安好”四个大字 。“安好”是什么意思呢?拆解起来就是:室中有女方为安,有男有女、男女平等方为好 。木兰写好,置于案上 。望了望窗外苍茫的天空 , 然后自缢于画梁 。皇上得知 , 心中惊惭,见木兰所书“天下安好”四个大字,不解其意,命人殡以厚礼,于亳州东郊五里魏园村下葬 。

后人为纪念木兰,在她家乡建“木兰祠”以祭,大殿上书皇帝御赐“孝烈将军”四字 。

历史上真的有花木兰这个人么,她代父从军的事迹是真实的么?关于花木兰这一形象在历史上存在的真实性,在我国文坛上向来众说纷云,有的人说存在,有的人不存在,但是原型应该是有的 。我们在初中课本上都学过木兰辞这一篇文章 。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恰巧最近刘亦菲小姐姐也在拍花木兰的电影,并且有剧照 。其实你去查询资料你就知道,其中关于花木兰所在的时期,就意见不统一 。每一本书上所记载的时期都不一样 。有的书记载她是北魏宣武帝时期的人,有的书记载他是隋恭帝时期的人,但是最后的观点就是 , 她是北魏时期的 。关于木兰辞中所说,花木兰从军十二年从未被发现是女子身份,从这里有的人就对她的存在表示怀疑态度 。你想在那个战争年代 , 怎么可能一个女子能把自己的身份保护的这么好,而且还是在全都是男子的军营里面,总会有不方便的时候 。就拿生理状况来说吧,有的时候,还会来大姨妈来着 , 难道就不会有人发现?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木兰辞是人为的编写出来的 。因为木兰辞的作者到现在都无从考究 。而且木兰辞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就是,当时的统治者需要,她们需要花木兰这样的人去鼓舞人们去参军,你想一个女孩子都去参军了,你男孩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参军?然后这篇文章就是在那个适当的时间节点诞生出来,随后一直流传下来,被历代统治者所宣传 。其实关于她的真假,我们也不要过多讨论 ,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只要知道她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伟大的巾帼英雄就可以了 。
花木兰的简介和事迹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 , 平日料理家务 。她还喜欢骑马射箭 , 练得一身好武艺 。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 。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 , 弟弟又太?。蝗绦娜媚昀系母盖兹ナ芸? ,于是决定女扮男装 , 代父从军 。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 , 只好同意她去了 。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 。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 。白天行军 , 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 。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 。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 , 总是冲杀在前 。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 , 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 。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 。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非常欢喜,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 。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 。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 , 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 。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

主要事迹:要事迹


隋恭帝义宁年间 , 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 。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 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 , 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 ,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 送儿还故乡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 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正史并没有记载花木的事迹,那么花木兰的故事是真是假呢?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民间广为流传,但是并未官方资料有详细记载 。所以花木兰在历史上应该并不存在 。近来由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在网上受到广受瞩目 。与此同时 , 人们对花木兰是否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产生了很大的疑问 。根据史料调查,我们发现,在正史上并未对花木兰有详细、明确的记载 。因此对于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生卒年我们模糊不清 。那么我们从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第一,木兰如果真的从军20年 , 部队军营吃饭洗澡都是以群体为主,在这期间不可能没有被发现的可能性 。第二 , 古代女英雄极少,木兰如果立下军功,势必会在史料上有详细记载,而并没有与此相符的史料 。第三《木兰辞》最早见于南北朝陈代释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一书,而生于东晋末、南北朝初期的著名学者何承天(370—447),在其《姓苑》一书中就已经提到木兰了 。在《木兰辞》问世前一百多年,就有人提到木兰了,怎么能说木兰其人最早见于《木兰辞》呢?我个人觉得历史上可能存在这样一个类似的人物 , 但是并没有这样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被人们美化的作品,以此来传递精神和价值,从而反应人们对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向往,她是所处时代的一个心灵依托 。当然她不仅是了人们的一个精神依托,更对艺术和文化作品进行了丰富,是文学上的一个极大的贡献 。总之,花木兰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她只是一种文化上反应出的作品 。
花木兰的故事50字【花木兰的故事】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 。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 , 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 。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12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 , 任得一官半职 , 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只要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好好地去孝敬父母 。

列举一位女英雄的事迹(50字),不要花木兰?秦良玉,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 , 通诗文,有智谋 。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 , 她坚持抗清 , 是中国历史上唯—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 。

改写木兰诗成一个故事,要求50字 。花木兰是古代伟大又有孝心的女英雄

花木兰故事一百五十字花木兰

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 , 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 。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 , 设祠纪念 。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 , 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 。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 , 重修扩建 。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 。由于历代重修 , 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 , 住僧人十余人 。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 。现幸存祠碑两通 。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 。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 。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 , 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 。两边阴刻牡丹花纹 , 线条活泼流畅 , 古朴而不俗 。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 , 苍劲有力 。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 。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 , 侯有造撰文 , 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 。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 。1982年 , 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 。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 。通高2.14米,宽0.78米 , 方座 , 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 , 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 。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 。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 。《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 , 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 。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 。人们为了纪念她 , 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 。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 。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 。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 。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 , 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

《木兰辞》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 , 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 ,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 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 ,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 。黄河姑且不说 , 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 , 后为苻坚所灭 。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 , 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 。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 , 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 。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 , 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 , 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 。”与柔然大战 。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 , 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 , 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 , 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 , 从此替爷征 。”

木兰好女儿 , 替父从军的意志 , 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 , 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 。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 。“黄河流水鸣溅溅 。”“燕山胡骑鸣啾啾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 , 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纠寄芑钭呕乩词鞘值牟蝗菀?。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 , 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 。至若穷阴凝闭 , 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 。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 , 以相剪屠 。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 。她重视生命的可贵 , 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 。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 。看到这一切 , 花木兰由衷地高兴 , 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 , 多难 。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 , 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 , 该是何等地伟大 。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 , 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⑾麓蠊Γ换爻蟛辉肝惺槔傻奈沂歉雠⒆?。

《花木兰》主要讲述什么故事?花木兰主要讲了一个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 , 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木兰诗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 ,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贴(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火同伙)(也作“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ò),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