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2024年央视春晚“年味”文化新表达

央视春晚|2024年央视春晚“年味”文化新表达

转自【川观新闻】
文/邱子沫

央视春晚这一年一度的全民盛宴 , 陪伴着无数中国人成长 , 也寄托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 对国人来说 , 央视春晚不是一场简单的节目表演 , 更是承载着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的盛会 。 它的经久不衰也体现了其所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 以及其所形成的文化共同体的集中表述 。众所周知 , 精神只有通过一个可感知的物质性(话语、文字、图像)获得实体 , 通过沉淀于一个载体之上才能作用于他人 。 央视春晚不仅是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 , 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传承和体现 。 春晚作为中华民族共享的精神文化“年夜饭” , 起到传递与传承的作用 。 中国年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语境紧密相连 , 走过40年历程的央视春晚更是对年文化的具象呈现 , 是重要社会文化符号 。
春晚作为中华民族社会转型变迁记忆的塑造者和见证者 , 其本身更是已成为社会记忆的一部分 , 记录着时代变革与发展 ,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 。 跨年倒计时、春晚主持人的选择、小品段子等每年春晚的必备项目 , 已然成为国人记忆中的群体符号 。 加上不同年代春晚所留下的独特符号 , 一起增加了观众个体对国家集体的认同感 , 具备家国情怀的意义和价值 。
新时代 ,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为春晚加速赋能、拓展空间 , 在通过数字技术表达时代文化精神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 , 给央视春晚的改革创新提供新的机遇 。 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加持下 , 2024年央视春晚在内容制作与表达上实现了创新和发展 , 大量极具时代特色的优质内容契合了观众多元化需求 , 打造了电视传媒行业讲好中国故事的又一范本 。
内容创作传递主流价值
2024年央视春晚除了形式、技术上的突破创新 , 其内容创作的思想性也是整台晚会的灵魂所在 , 更是得以流传和讨论的价值核心 。 戴维·莫利在《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中谈到了电视作为仪式对于民族家庭结合的重要性 。 对国人而言 , 央视春晚是承载着仪式的内核 , 建构起大众对于国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 因此 , 央视春晚具备其他电视节目和舞台表演无法匹及的国家性和仪式感 。
在2024年央视春晚中不难发现 , 其通过意识形态导向来实现思想传达 , 引导传递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 , 2024年央视春晚强调了家国同构的意蕴表达 , 以小人物和大时代的汇聚来书写中国梦、民族梦和人民梦 , 展现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 实现了对观众的主流意识引领 。 同时 , 将新时代风貌内嵌于家国形象建构中 , 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山河之美和文化之美 。
例如 , 将民族音乐和摇滚相结合的节目《永恒的诗篇》 , 由藏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歌手演唱 , 传颂了由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创造、传承的三部伟大的中国英雄史诗 。 同时 , 三个民族的弦乐合奏更传达出各民族血脉一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
又如 , 由中外艺术家共同演绎的充满异域风情的法语音乐剧选段《美人》(Belle) , 通过在高11米的可翻转屏幕上呈现的哥特式建筑 , 再配合裸眼3D技术全景视角布景 , 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巴黎圣母院的景观 , 同时以此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 , 展现中法文化的交流互鉴 。
家国叙事建构社会记忆
家国叙事是主流意识形态传达的核心 。 始终保持对所处时代社会热点关注以及日常生活记忆建构的央视春晚 , 更要以跨媒体、跨节目形态等方式实现集体家国情怀的建构 。 在2024年央视春晚中 , 可见将国家叙事与个人叙事无形融合的演绎和表达 , 宏观的国家意识形态在节目中被内化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 。
首先是对社会热点和话题的再现 , 通过对热点事件、流行语等的呈现建构时代生活的集体社会记忆 。 例如 , 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等50多位行业代表共同演唱的节目《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中 , 回顾了伴随观众成长的经典动画片 , 唤起观众的童年记忆 。 又如将流行歌曲集结演出的《流行劲曲串烧》引发观众齐唱和共鸣 。
其次是以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和喜怒哀乐折射大众日常生活记忆的日常叙事 。 例如相声《导演的“心事”》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内耗的心理状态 , 歌曲《像你这样的朋友》体现了普通人的深厚友情及对梦想的坚持 , 等等 。
除了日常叙事 , 2024年央视春晚更站在国家叙事层面展现中国人的时代共同记忆 。 例如 , 引发热议与好评的西安、沈阳、新疆、长沙四大分会场上 , 通过技术加持呈现出各城市地区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 , 引起观众的故乡情怀 , 其鼓乐齐鸣、美美与共的场景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
在西安分会场 , 诗歌、戏曲、鼓乐等传统元素与rap、街舞、交响乐等现代元素交融 , 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 在动画AR技术下的李白穿越千年看古今 , 和万千市民齐聚长安城共诵《将进酒》 , 再现盛世长安的恢弘景象 。 整个节目不仅是对西安自身厚重历史文化的表现 , 更是表达了中国千年文化自信 , 引发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 。
在沈阳分会场 , 东北曲艺与当代风尚实现碰撞 , 在冰雪风光中展现东北多元魅力 。 特别是重载工业机器人 , 从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装备 , 到成为央视春晚的舞美担当 , 呈现了一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跨界演出” 。
在新疆分会场 , 喀什古城上“童话世界”中演绎新疆的特色舞蹈歌曲秀 , 勾画出“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绚丽画卷 。 在长沙分会场 , 千名青年共同合唱 , 裸眼3D巨龙腾势而起 , 浪漫烟火璀璨绽放 , 体现出青春向上的新时代精神 。
总的说来 , 2024年央视春晚紧紧贴合数字文化时代背景 , 在技术赋能下将科技与文化相交互 , 创作出了一场时代感和科技感的文化大餐 , 在思想表达上以多样形式传播主流价值观 , 引起观众的民族认同感 , 让全球华人在一年一度的除夕 , 共享一台精彩纷呈、情真意切、热气腾腾的文化盛宴 。
作者简介
【央视春晚|2024年央视春晚“年味”文化新表达】邱子沫 , 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