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宰相张嘉贞哪来胆气?三次套路皇帝求官,武则天、唐玄宗屡屡上套( 二 )


就这样 , 张嘉贞地荒了 , 人缘臭了 , 名气却大得吓人 。

张循宪来了兴趣 , 决定对张嘉贞来一次“话疗” 。 没想到张嘉贞一开口 , 张循宪就被“疗”得热血喷张:大才啊 , 河东真是藏龙卧虎呐!
面对堆积如山的文案 , 张嘉贞侃侃而谈 , 每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背后暗藏的玄机、解决的思路方案 , 三言两语说得清清楚楚 。
张嘉贞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就是 , 人生起起落落很正常 , 关键是处于低潮期时要坚守信念 , 不堕高志 。 这些底层的东西就是自己飞出低谷的发动机 , 不要试图向外界求 , 而是要自我积累 。 你的低谷期再长 , 会长过十七年吗?

张循宪回到长安就立刻向武则天面奏:陛下 , 臣在河东觅得一宝 , 臣愿意将自己的官职让给他 , 只请求陛下不要错过了此人 。
武则天笑了:朕的仓库里有的是官帽子 , 还缺你这一顶?让他来 , 朕要亲自见一见 。
那一年武则天78岁了 , 头发白了 , 面皮松了 , 估计有点小自卑 , 于是躲在帘子后面跟张嘉贞对话 。
张嘉贞长得高大英俊 , 傲然挺立显得英气逼人 , 一张嘴声如洪钟 , 内容条理清晰 , 见解独特 , 一下子就征服了女皇 。
武则天当即决定启用张嘉贞 , 就在她考虑授予什么职位时 , 张嘉贞却“节外生枝”:

“臣是乡野之人 , 从未见识过朝廷威仪 , 今天得到陛下赏识 , 才有幸来到大殿 。 但臣与陛下相隔咫尺 , 却仿佛隔着云雾 , 无缘瞻仰陛下圣容 , 这不符合君臣之道 。 ”
武则天大笑 , 这个小伙子蛮有意思的嘛 , 一点不怯场 , 说得还挺让人舒服的 , 不满足他的要求都不好意 。
于是她下令撤掉珠帘 , 二人继续“面聊” 。
请注意 , 张嘉贞请武则天撤掉帘子不光是想见一见女皇长啥样 , 更重要的是 , 人与人交流 , 听觉与视觉的效果相差太大了 。

假如只听其音不见其人 , 武则天对他的印象不会太深 , 任何一个意外都可能前功尽弃 。 所以 , 与其说张嘉贞想瞻仰圣容 , 莫不如说他想将自己的形象刻在对方的脑子里 。
这个小花招 , 其实是套路 。
果然 , 武则天当即拍板 , 赏了他一顶八品监察御史的帽子 。 官职虽然不算高 , 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 监察御史很容易升职 。
十七年的“卧龙”终于再次腾飞了 , 接下来的十余年 , 张嘉贞扶摇直上 , 做到了从三品的秦州都督、并州长史 。

开元六年(718年) , 张嘉贞以天兵军节度使身份回朝 , 向唐玄宗汇报工作 。 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职业生涯实现了二次飞跃 , 这一次 , 他竟然直接向唐玄宗伸手要官 。
这件事就是有人状告张嘉贞谋反 , 唐玄宗下令追查 , 但很快就发现此事子虚乌有 。
为了表达歉意 , 唐玄宗对张嘉贞说:朕要将告状的人狠狠处罚 , 抓起来判了 。
张嘉贞心里说 , 真能装 , 这种事皇帝不怕诬告 , 就怕没人告 , 谁还不知道你的心思?嘴上却说:“哎呀陛下啊 , 千万不能处罚他啊 , 这样会堵塞言路的 , 臣请陛下赦免他的过失 。 ”
唐玄宗顺水推舟:“赦免了?咝……好吧 , 爱卿真是大度啊 , 就依你吧 , 你真是好人呐 , 朕将来一定要提拔你做宰相 。 ”

听出来了吧 , 唐玄宗其实是在跟张嘉贞打太极拳 , 两人都在说客套话 。 然而 , 张嘉贞却一把抓住了唐玄宗的小尾巴:“陛下 , 您说要任命我当宰相?”
“呃……”唐玄宗一时语塞 , 可又不好抵赖 , “嗯 , 这个嘛 , 等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