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宰相张嘉贞哪来胆气?三次套路皇帝求官,武则天、唐玄宗屡屡上套( 三 )


张嘉贞不容他往后缩:“陛下还记得马周吧?当年他徒步来到长安 , 太宗慧眼识才 , 却认为他很年轻 , 拖了十五年 , 直到43岁才任命他为宰相 , 结果马周47岁就死了 , 太宗为此非常遗憾 。 臣都52岁了 , 您要是想用臣 , 就不要等到臣老了 。 ”
唐玄宗差点一口喷出来 , 诅咒自己呐?这也太他妈拼了 。 得 , 被他将了一军 , 客套话变成了承诺:“嗯……这样吧 , 你先回去 , 朕一定信守诺言 , 尽快调你回来当宰相 。 ”

这个爬杆的技术也太遛了 , 唐玄宗想撤杆都撤不了 , 只好打拖延战术 。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 , 只要张嘉贞勤着点上奏折 , 提醒皇帝“我还活着呢、我的胡子又白了两根”就行 。
估计唐玄宗再也不好意思抵赖了 , 开元八年 , 在罢免宋璟和苏頲后 , 他下旨张嘉贞回朝出任宰相 , 总算是履约了 。
在职场上 , 竞争者之间的能力差距其实没那么大 , 提拔谁只是领导一瞬间的念头 , 如果你有张嘉贞那两把刷子 , 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 该出手时就出手 , 领导都不好意不顺着你的节奏往下演 。

两次求职成功 , 让张嘉贞的信心大增 , 不久他故技重施 。 都已经是宰相了?还往哪儿升?想当皇帝吗?
当然不是 , 这一次他是为弟弟张嘉祐 。
某一天 , 唐玄宗与四位兄弟们宴饮 , 特地让张嘉贞陪同 。 要说唐玄宗对哥哥、弟弟们的感情之深 , 历史上没哪个皇帝能超过他 , 哥五个常常一床被子、一个枕头睡觉 , 就像小时候一样 。
宴席正在高潮时 , 张嘉贞突然眼眶湿润 , 上前跪奏道:“陛下 , 看到你们兄弟情深 , 臣心如刀绞啊 。 臣自幼父母双亡 , 只有一个弟弟相依为命 。 后来弟弟出任鄯善别驾 , 我俩同心离居 , 魂绝万里 。 臣请求陛下赐恩 , 将我弟弟调到内地 , 离臣近一点 , 从此俺哥俩携手忠心报国 , 死无所憾 。 ”

这种场合之下 , 如果你是唐玄宗你能怎么办?合着你们家有兄弟 , 人家就没有?你们家天天睡一起 , 人家就该对月遥寄相思?
唐玄宗当即下旨 , 调张嘉祐为忻州刺史 , 不光离得近了 , 还连升三级 。 不久 , 又将他调入京城出任左金吾将军 。
哥俩一相一将 , 同时出入朝堂 , 恩宠无比 。
看出张嘉贞求职的套路了吧?

其一 , 他毫不避讳自己的目的 , 直来直去 。 其实皇帝不怕大臣要什么 , 就怕大臣跟他玩心眼 , 背后运作 。 张嘉贞的坦率 , 甚至“混不吝” , 反而让皇帝更放心 。
其二 , 张嘉贞善于抓住机会 , 总能在皇帝感性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出手 , 一击中的 。
其三 , 张嘉贞总是能把个人的需求上升为“大义” , 巧妙地淡化了个人目的 。 比如他要求武则天撤帘子 , 武则天想的是这孩子对我太崇拜了;他要求唐玄宗尽快提拔他 , 唐玄宗想的是张嘉贞是第二个“马周”;他给弟弟求职 , 唐玄宗想的是“棠棣之情” 。
当然 , 请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 张嘉贞确实“有料” 。 后人评价 , 缔造开元盛世的几大名相 , 张嘉贞是其中之一 , 他善于决断 , 长于吏事 , 继承并发展了姚崇、宋璟的事业 。

从张嘉贞的求职经历不难看出 , 这是一个个性极其鲜明的宰相 , 这种人注定是非多 。
张嘉贞脾气暴躁 , 作风粗野 , 刚愎自用 , 与同事的关系很糟糕 , 尤其与宰相张说是死对头 。
当年张说曾经是张嘉贞的顶头上司 , 后来张嘉贞拜相 , 爬到张说头上了 , 有点小人得志 , 对张说一点都不客气 , 惹得张说心怀怨恨 , 由此二人摩擦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