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不是治愈一个疾病,而是维护老年人的功能状态 , 能够支持其居家养老,提高老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系主任刘晓红做客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人民名医》直播时表示,老年综合征是老年人群特有的、由多因素引起的症候群;衰老、疾病及环境因素可致老人功能下降 。从疾病预防 , 急性病处理,慢性病管理,到功能维护,都是老年医学科的工作内容 。

文章插图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刘晓红(左一) 。受访者供图
01
老人为什么总是呛咳?
与肌肉功能下降有关
呛咳是吞咽障碍的一种表现,大多与衰老、衰弱、口咽部肌群配合差等有关,脑卒中等疾病因素也会引起吞咽困难 。
呛咳误吸可致吸入性肺炎,一些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如果经常不明原因低烧,或出现意识混乱等 , 需要及时就医 。
预防肌少症,维护咽部肌肉功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吞咽功能下降后,建议尽早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 。
日常可使用增稠剂(如将水调为米汤质感),不选食物质构不均的饮食(碗中既有液体又有固体,如醪糟汤圆)、带渣食物(如绿豆糕)、掰开或研末的药品等 。
02
老年人容易跌倒怎么办?
改造适老化环境
若老人有步距变宽、走路摇晃、侧偏等步态异常 , 或不能“串联”站立(一脚尖顶着另一脚跟)、轻碰容易后仰等平衡异常,或1年内发生过跌倒 , 均需尽早就医 。
刘晓红强调,除内因之外,老年人约70%的跌倒有环境因素参与 。建议对住宅进行适老化环境改造,例如准备起夜灯、在湿滑环境安装扶手、不使用小块地毯、去除地面零散电线等 。老年人换新环境1周内发生跌倒风险高,如住院、旅游等 , 要多留意 。
宠物冲跑、体位性低血压、视力差、服用安眠药物等因素也容易引起跌倒 。建议做老年综合评估,定期药物重整,在医生指导下去掉不必要或可能带来跌倒的药品 。
03
年纪大了总便秘正常吗?
大便不干就不必紧张
老年人便秘与衰老、胃肠道蠕动减慢、膳食纤维不足、饮水不足等有关 。刘晓红表示,老年人渴感减退,在炎热、干燥等环境下饮水不足,可致结肠吸收水分增多,大便干硬 。
老年人应避免泻剂滥用 。服用刺激性泻药会破坏肠道细菌屏障 , 出现大便稀、排便不尽感 。停用泻剂后2~3天可能不排便,老人因担心再次服用泻剂 , 形成恶性循环 。
“不必两天不排便就着急,大便不干即可 。”刘晓红提示,相比于大便次数减少,老年人更多的主诉是排便费力、费时,这与盆底肌肉功能下降有关 , 或直肠-肛门功能不协调,可调整排便方式,如座便时垫一个脚凳,使身体处于半蹲位,更利于排便 。
04
哪些老人可选老年医学科?
高龄、多病共存、功能下降者
刘晓红表示,目前医院专科分科过细,对于高龄、衰弱、缺乏特异性疾病表现的老年患者,没有合适的科室收住院 。老年医学科兼顾多专科疾病治疗、老年综合征诊疗及功能维护 , 极大减少了重复检查和多重用药 。
对于高龄、多病共存、衰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开始下降的老年人,通过老年综合评估找出多个可逆性问题并加以解决,可帮助老年人尽快回家生活 。
05
老人治疗时间越长越好吗?
不必长期住院治疗
老年人保持多种慢病稳定,避免急性加重,关键是维持内在能力(包括体力和脑力),有体力走出社区做自己想做的事,认知功能好、不抑郁,视力、听力能够配合日常生活活动 。
【协和医生提醒老人要学会与病共存】由于住院检查多限制饮食,换新环境后睡眠差,输液管、尿管等管路限制下床活动等,老年人长期住院会带来功能下降、肌肉减少 , 甚至跌倒 。在急性病住院老年患者中,约半数出院时功能无法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 。建议老年患者病情平稳后及早出院 , 出院后定期随访 。
06
老人怎么预防痴呆?
逛超市就挺好
刘晓红表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痴呆的发病率为4%~6%,90岁老人的痴呆发病率近50% 。
“一位老年女性有6位朋友就会很好 。”刘晓红提示,高龄、女性、受教育程度低、独居是痴呆的风险因素,建议多交友沟通,多走路,多做益智活动 。比如逛超市就是不错的选择,不仅能够迈起步来,还看到多种颜色、形状物品、记忆价格、闻到香味、品尝味道等多感官刺激,增加大脑活动区域 。
此外,血管性痴呆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有关,需要做好这些慢病的管理 。
07
老人听力视力差影响大吗?
对维护内在能力很重要
不少老人眼睛花、听力下降,感到心情失落,刘晓红强调 , 听力、视力对于维护老年人内在能力十分重要 。
老年人听力不好可致社会疏离、抑郁 , 并由于缺少信息刺激,更容易痴呆;视力不好则会影响独立生活、外出活动等 。
50岁前后可出现老花眼(老视眼),需要2~3年验光配镜 , 保护视力;建议每年检测视力,若出现白内障,可以眼科手术治疗 。约75%老年人有听力减退 , 往往听不清 。
高频声音,建议交流时说话者压低声音 , 字节清晰,让老人看到口型 。建议老年人到耳鼻喉科做听力测试,佩戴双侧助听器 。
08
老人生病了该听谁的?
选择符合老人心愿的方案
“对于患有严重疾患、预期生存期有限、高龄、衰弱或失能的老人,符合其心愿的医疗才是好的医疗 。”刘晓红表示,患方期待值与医方能够做到的有差异 , 如医生会关注疾?。沂舻P睦先硕鲆蟛灞撬枪?,老人则希望能洗个澡、不疼痛 , 回到家中 。
对此,医生需客观详细告知病情,诊疗方案、获益与风险、负担等,医患共同决策,在痴呆老人认知功能尚好的阶段提前预立医疗计划,说明想要或不想要的医疗措施,指定医疗代理人,以便选择符合老人心愿的方案 。
家属常表示不愿告诉老人病情,担心老人无法接受,实际上老人不难从一些细节发现异常,反而因不确定病情而处于忐忑,无法与家人交流而感到孤独无援 。其实老人比想象中更坚强,得知实情才能做出正确决定 。
- 医生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微信提醒功能设置了怎么取消
- 医生的英文怎么写,医生的英文单词怎么写
- 微信建群会提醒对方
- 苹果手机设置来电话led灯闪烁提醒
- 小米手机红包提醒怎么设置,小米红包提醒怎么设置红包来了K40
- iphone可用性提醒什么意思
- 手机支付宝收款语音提醒怎么设置
- 医生怎么画
- 紧急提醒这种常见海鲜最近不要吃